籍注的意思、籍注的詳細解釋
籍注的解釋
東晉 和 南朝 時将服官役者的姓名、年限載入用黃紙書寫的戶籍總冊,謂之籍注。凡入黃籍者可免征役。《南齊書·張岱傳》:“母年八十,籍注未滿, 岱 便去官從實還養,有司以 岱 違制,将欲糾舉。”《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元年》:“ 元起 在道久,糧食乏絶,或説之曰:‘ 蜀 土政慢,民多詐疾,若檢 巴西 一郡籍注,因而罰之,所獲必厚。’” 胡三省 注:“謂民多詐疾,注之於籍,以避征役。”
詞語分解
- 籍的解釋 籍 í 書,書冊:古籍。書籍。經籍。典籍。 登記隸屬關系的簿冊;隸屬關系:籍貫。戶籍。國籍。學籍。 登記:籍沒(?)。籍吏民。 征收:籍田。 〔籍籍〕a.形容紛擾很大;b.形容名聲很大;c.形容縱橫交
- 注的解釋 注 ù 灌進去:注入。注射。大雨如注。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點:注視。注目。注意。 用文字來解釋詞名:注解。注釋。注音。夾注。 解釋詞句所用的文字:注疏(注解和解釋注解的文字的合稱)。 記載,登記:
專業解析
"籍注"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實際應用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 核心含義
- 本義:登記、記錄戶籍信息。 這是"籍注"最原始和核心的含義。
- "籍":指簿冊、名冊,特指記載人口、賦稅、土地等信息的官方登記冊。《說文解字》釋"籍"為"簿書也"。
- "注":指記載、登記、寫入。在此語境下,意為将信息記錄在冊。
- 因此,"籍注"合指将人口、財産等相關信息登記在官方戶籍冊上的行為或過程。這體現了古代社會進行人口管理、征收賦稅、征發徭役的基礎工作。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籍"、"注"的相關釋義及古代戶籍制度研究。
二、 引申含義
- 指代古籍文本中的批注或注釋。 這個含義是"籍注"在特定文獻學語境下的引申用法。
- "籍":在此可引申為書籍、典籍。
- "注":指注解、注釋。
- 因此,"籍注"可理解為對古籍文本進行的解釋、說明或評論性文字。雖然這個用法不如"注解"、"注釋"等詞常見,但在一些古代文獻或研究文獻學的著作中可能出現,用以指代附着于典籍文本的說明性内容。來源參考:《辭源》(商務印書館)對"注"的釋義及古代文獻學相關研究著作。
三、 字源與結構解析
- 籍: 形聲字。從竹,耤聲。本義為竹簡編成的簿冊。引申為書籍、登記冊、隸屬關系等。
- 注: 形聲字。從水,主聲。本義為灌入、流入。引申為集中(注意力)、記載、解釋等。在"籍注"中取其"記載、登記"或"注解"之義。
- 結構: "籍注"是一個聯合式(并列式)合成詞,由兩個意義相近或相關的詞根"籍"和"注"并列組合而成,共同表達一個更完整的概念。
四、 現代應用與認知
在現代漢語中,"籍注"一詞的使用頻率相對較低。其"登記戶籍"的本義多被"戶籍登記"、"入籍"等更明确的詞語所替代。其"古籍注釋"的引申義則遠不如"注釋"、"注解"、"批注"等詞常用。因此,"籍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制度(如戶籍制度、賦役制度)或古代文獻學的專業領域。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語料庫檢索分析及語言學相關研究。
"籍注"的核心含義是指将人口、財産等信息登記在官方戶籍冊上的行為或過程,體現了古代社會管理的基礎。在特定語境下(如文獻學),它也可引申指對古籍文本的批注或注釋。該詞由表示"簿冊"的"籍"和表示"登記"或"注解"的"注"聯合構成,其使用在現代漢語中已較為專業化。
網絡擴展解釋
“籍注”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曆史制度中的戶籍登記(主要含義)
根據、、、等網頁信息,“籍注”指東晉和南朝時期将服官役者的姓名、年限等信息登記在黃紙戶籍總冊中的制度。具體特點包括:
- 功能目的:通過登記戶籍信息管理賦役,入黃籍者可免征役(《南齊書·張岱傳》記載相關案例)。
- 實施背景:南朝時期戶籍管理嚴格,民衆可能通過“詐疾”等手段逃避賦役,籍注制度用于核查此類行為(《資治通鑒》提及)。
- 材質與形式:采用黃紙書寫,稱為“黃籍”,是官方重要的戶籍檔案。
二、現代語境中的引申解釋(較少見)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含義為“根據記載進行注釋”,但這一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籍”(記錄)和“注”(注釋)二字的拆分釋義,需謹慎使用。
建議參考來源:若需深入研究曆史制度,可查閱《南齊書》《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現代詞典解釋建議以權威曆史類辭書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邦闾暴殒輕生布化赤字寵臣處館鬥辟鵝珠凡緣風煞負鼓浮滿觀兵鬼箭果酒含憤河邊鴻議後車之戒會兒魂輿火煤子虎皮宣賤骨肉剪刻忌刻進膺饑莩蠲敝崇善狂悻擴廣離人面粉瞑臣明睜大眼敏劭母以子貴耐性難義鬧茸茸牛鬭叛變陗阤全心全意三浴三釁實驗田雙凫送鮮宿雨跳劍通釋渭泾微言大義務附五加下定夏令時仙韶鮮逸歇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