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土築成的台基。《公羊傳·莊公十三年》“ 莊公 升壇” 漢 何休 注:“土基三尺、土階三等曰壇。”《漢書·翼奉傳》:“ 孝文 欲作一臺,度用百金,重民之財,廢而不為,其積土基,至今猶存。”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上:“《春秋左傳》載 豢龍氏 事,至今 曹州 定陶 城東北三十裡尚有 豢龍氏池 ,其村亦有土基。”
“土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指用土築成的台基,常用于古代建築或工程結構。
由“土”(泥土)和“基”(基礎)構成,字面意為以土為材料的基底,如《公羊傳》記載“土基三尺、土階三等曰壇”(漢·何休注),說明早期祭祀場所的建造标準。
可譯作"soil matrix"或"earthen foundation",具體需結合語境。
注:若需了解道路工程中“土基”與“路基”的專業區别,可參考的詳細對比說明。
《土基》是一個漢語詞彙,一般指建築物或道路的地基,也可以用來比喻某事物的基礎或根本。
《土基》的拆分部首是「土」,總共有3個筆畫。
《土基》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一首詩篇《無衣》:“肅肅王業,維民所服。予何以獲?洵id土基。”
《土基》的繁體字為「土基」。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一些差異。根據古籍記載,古代「土基」的寫法可能為「土㕕」或「士幾」等。
與《土基》相關的組詞有:地基、基礎、根基、基石。
與《土基》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地基、基礎、根基、基石、打基礎。
與《土基》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無基礎、不穩定、搖搖欲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