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的意思、碧瓦的詳細解釋
碧瓦的解釋
[blue tile] 青綠色的瓦
詳細解釋
青綠色的琉璃瓦。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廟》詩:“碧瓦初寒外,金莖一氣旁。” 宋 梅堯臣 《寄題滁州豐樂亭》詩:“引水開石池,結宇覆碧瓦。”《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中間顯出一座八角亭子,朱甍碧瓦,畫棟雕梁。” 清 唐孫華 《同宋藥洲太史登滕王閣》詩:“畫棟朱欄照城郭,丹樓碧瓦纓虹霓。”
詞語分解
- 碧的解釋 碧 ì 青綠色的玉石:碧玉。 青綠色:碧綠。金碧輝煌。碧空。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瓦的解釋 瓦 ǎ 用陶土燒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鳴(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煊赫一時)。 〔瓦特〕電的功率單位。簡稱“瓦”。 用陶土燒成的覆蓋房頂的東西:瓦當(乶 )(即瓦筒之頭)。瓦匠。 瓦 à 蓋瓦:這
專業解析
碧瓦是漢語中形容建築屋頂的專有名詞,指青綠色琉璃瓦,特指古代宮殿、廟宇等高檔建築使用的琉璃瓦。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義解析
- 碧
指青綠色玉石,引申為“青綠色”。《說文解字》釋“碧”為“石之青美者”,如“碧玉”“碧空”。
- 瓦
指陶制建築構件,《說文解字》稱“土器已燒之總名”,特指屋頂覆蓋的弧形陶片。
合成詞“碧瓦”即青綠色琉璃瓦,區别于普通灰陶瓦。
二、文化内涵與建築等級
碧瓦是中國古代高等級建築的标志:
- 皇家象征:明清規定僅皇宮、孔廟、敕建寺廟可用黃色或綠色琉璃瓦,如北京故宮太和殿采用金黃琉璃瓦,而親王府邸用碧瓦(綠琉璃)。
- 宗教莊嚴性:佛教寺院主殿(如大雄寶殿)、道教宮觀常以碧瓦顯神聖,如武當山金頂。
- 詩詞意象:杜甫《越王樓歌》“孤城西北起高樓,碧瓦朱甍照城郭”,以碧瓦凸顯建築華美。
三、工藝與實物例證
碧瓦需經特殊工藝燒制:
- 琉璃技法:以鉛硝為助熔劑,銅鐵礦物作着色劑,經高溫(1100°C)燒成釉面,防水且色澤耐久。
- 形制規範:清代《工程做法則例》規定琉璃瓦分十等,碧瓦(綠瓦)用于親王宅、重要壇廟。
- 現存實例:
- 北京天壇祈年殿:三重檐均覆藍色琉璃瓦,象征昊天(藍為天色)。
- 故宮甯壽宮:乾隆退政後居所,屋頂用碧瓦彰顯尊貴。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碧瓦"詞條釋義。
- 《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史》科學出版社,第四章“琉璃瓦制作工藝”。
- 故宮博物院官網建築專題:太和殿建築等級制度說明。
- 《營造法式》(宋·李誡)卷十二“窯作制度”琉璃瓦燒造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碧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文化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碧瓦”指青綠色的琉璃瓦,常用于古代建築屋頂的裝飾材料。其中“碧”指青綠色(如玉石或自然中的青翠之色),“瓦”指陶土燒制的建築材料。這種瓦片因釉色清透,在陽光下呈現碧玉般的光澤,故稱“碧瓦”。
二、文化象征
- 身份與等級
在明清時期,碧瓦多用于皇家建築或寺廟,如宮殿、亭台等,象征尊貴與權威。例如《醒世恒言》中描述的“朱甍碧瓦”即體現建築的奢華。
- 美學意蘊
碧瓦與紅牆、雕梁畫棟相映成趣,形成中國傳統建築“碧瓦朱甍”的典型風格,代表古典建築的藝術美感。
三、文學應用
- 詩詞意象
唐代李商隱《碧瓦》詩以“碧瓦銜珠樹”描繪富麗景象;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廟》中“碧瓦初寒外”則渲染莊重氛圍。
- 造句範例
如“青磚碧瓦,雕梁畫棟”“朱甍碧瓦,畫棟雕梁”等,多用于形容古建築的華美。
四、延伸知識
- 材質與工藝:碧瓦屬于琉璃瓦,需經高溫燒制并施釉,工藝複雜,防水耐久。
- 現代遺存:北京頤和園、避暑山莊等仍保留大量碧瓦建築,成為文化遺産的象征。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或建築實例,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建築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邦白路伯叔半折八司馬嘣嘣毖勅布袋和尚池亭沖眷吹發垂诰詞不達意詞綜待搭不理黨衆丹臼導誘搭桌得玑得益豆分瓜剖逗節成枝二郎腿煩渎梵咒幹丐工伎工作證垢穢卦影鼓合酣肆奸猖見觑桀纣九儀累旬淩等劉勰馬伏鳴雁偏憎姘居葡萄架器異癯仙熱騰騰桑皮紙善敗贍洲聖林式序述事駾喙土音違方問天買卦無敵手嚣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