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各種器物。《墨子·號令》:“募民欲財物粟米,以貿易凡器者,卒以賈予。”
(2).指平庸的人。 漢 荀悅 《申鑒·政體》:“善立教者若茲則終身治矣,故凡器可使與 顔 冉 同趨。”《晉書·陶侃傳》:“﹝ 楊晫 ﹞與同乘見中書郎 顧榮 , 榮 甚奇之。吏部郎 溫雅 謂 晫 曰:‘奈何與小人共載?’ 晫 曰:‘此人非凡器也。’” 唐 令狐楚 《謝敕書賜臘日口脂等表》:“臣遠守嶺隅,賤同凡器。”
"凡器"是由"凡"與"器"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
一、器物層面 《漢語大詞典》指出,"凡器"指日常使用的普通器具,與祭祀禮器形成對比。如《周禮·春官》記載:"凡器,不蠲則不造",強調日常用具需保持潔淨。此類器物多用于炊煮、盛放等生活場景,材質以陶、木為主。
二、才能層面 《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延伸指"普通才能",常作謙辭使用。北宋蘇轼《與李方叔書》有"某凡器也,知非世用",即以"凡器"自謙才能平庸。此用法常見于古代文人書劄,體現儒家"謙遜守中"的處世觀。
構詞溯源: "凡"取《說文解字》"最括也"的集合義,引申為普通;"器"據《玉篇》"用具也,才也"兼具物與人的雙重指涉。二字組合既保留本義又産生比喻引申,體現漢語複合詞的多維表意特征。
“凡器”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指各種器物
本義為普通的、日常的器物,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墨子·號令》中提到“貿易凡器”,即指百姓用于交換的日常物品。這一用法強調其“平凡無奇”的屬性,與珍貴或特殊器物形成對比。
指平庸的人
引申義形容資質或才能普通的人。例如《晉書·陶侃傳》中,楊晫評價陶侃“此人非凡器也”,反襯“凡器”指代平凡之輩。這種用法多用于古代人物品評,帶有對才能或地位的評判意味。
補充說明
把攔抱負不凡寶秘卞急避殿損膳才貌俱全掣闆初程祠曹慈寵從使大龜單傳噉蔗低頭耷腦冬溫斷取笃重恩允放大率肥甘輕暖分北共被華鄂壞錢緩和浍畎較覆家學禁限季月軍禮俊兄枯形老退居裡裡外外靈飛流别蠻蕉每句韻内宰相蹑電七長八短青霭入戶三媒六證色膽迷天聖辰侍中貂霜辰説到大天素潔田阱塗林完結衛輔蝸牛舍污濺險阸向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