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榧的通稱。常綠喬木,生長于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等地。木材耐水濕,可作造船材料。其種子亦名“香榧”、“榧子”,供食用,可榨油,又可入藥。
香榧(學名:Torreya grandis)是一種紅豆杉科榧樹屬的常綠喬木,為中國特有樹種,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香榧又稱中國榧、妃子樹,是第三紀孑遺植物,起源于白垩紀,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濕潤地區,如浙江諸暨、安徽黟縣等地。其果實稱“香榧子”,是著名的堅果,兼具食用、藥用和經濟價值。
主要生長在海拔1400米以下的溫暖多雨區域,土壤以黃壤、紅壤為主,集中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等省。
香榧木是制作棋盤的高級材料,種仁可榨油,兼具經濟與生态價值。
讀音提示:“榧”讀作fěi(ㄈㄟˇ)。
香榧是指榧樹所結的果實,榧樹屬于裸子植物門松科,是一種常見的樹木。香榧的果殼呈棕色,果肉香甜可食用,富含油脂和蛋白質,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香榧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果,其中“木”為榧的本字,指代植物;“果”指代榧的果實。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統計,香榧的總筆畫數為15劃。
香榧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最早見于《詩經·大雅·蕩之什·白華》:“榧槀(音gǎi)其華,芃芃其香。”後來,“榧”在字形上發生了變化,演變成了現在的“香榧”。
香榧在繁體字中為「香槲」,與簡體字的寫法相比,主要是字符的形态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發音和意義保持一緻。
古代漢字中的“香榧”通常寫作「香柏」或「香椏」。這兩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都有出現,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被「香榧」所取代。
1. 這些香榧肉質鮮美,風味獨特。
2. 村民們在山上采集香榧作為經濟來源。
1. 香榧樹:指榧樹這種植物本身。
2. 香榧林:指生長着大量榧樹的森林。
3. 香榧油:指從香榧果實中提取的油脂。
1. 松子:另一種常見的裸子植物果實,與香榧相似,但味道略有區别。
2. 核桃:一種堅果類食物,也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