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劑的意思、限劑的詳細解釋
限劑的解釋
猶限量。 唐 白居易 《自詠》之四:“亦須隨豐約,可得無限劑。” 唐 王叡 《将略論》:“夫兵之成敗,在将帥之器能,各有限劑,須定等差。” 宋 司馬光 《論錢穀宜歸一劄子》:“故利權不一,雖使天下財如江海,亦恐有時而竭,況民力及山澤所出有限劑乎!”
詞語分解
- 限的解釋 限 à 指定的範圍:期限。界限。權限。局限。限額。 指定範圍:限制。限于。限期。限價(官方指定最高或最低價格,不得超越)。無限。 門檻:門限。 險阻:關限。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劑的解釋 劑 (劑) ì 配合而成的藥:劑型。劑量(俷 )。藥劑。清涼劑。 量詞,用于若幹味藥配合起來的湯藥,亦稱“服(?)”、“付”:一劑藥。 做饅頭或餃子等面食時,從和好的面上分出來的小塊兒:面劑兒。 筆
專業解析
“限劑”是一個相對少用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限制和調節。它強調通過設定界限或标準來對事物進行控制、約束或調整,以達到某種平衡或預期效果。以下是詳細解釋:
-
核心釋義:限制與調節
- “限”指設定範圍、邊界或額度,起到約束、控制的作用。
- “劑”在此處取其“調節、調和、調劑”之意(非指藥物),指對事物進行調整,使其適度、平衡或符合要求。
- 因此,“限劑”合起來表示通過設定限制來進行調節或控制的行為或過程。它側重于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進行調整或管理。
-
具體應用與語境:
- 古代用法: 在古籍中,“限劑”常用于描述對資源、權力、行為等的限制性調節。例如,在管理財政、控制開支、約束官員行為等方面。
- 例:《宋史·食貨志》中可能涉及對賦稅、徭役的“限劑”,即設定征收的額度并進行調節管理(此為古籍中可能出現的語境示例)。
- 現代引申: 雖然現代漢語中直接使用“限劑”一詞的頻率較低,但其概念可引申應用于需要在限定範圍内進行調節或控制的領域。
- 經濟管理: 對市場行為、價格、投資等進行限制性調控(如限價、配額管理)。
- 資源分配: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設定分配額度并進行調節(如水資源、能源的限量供應與調節)。
- 政策法規: 通過法律法規設定行為邊界,調節社會活動(如限購政策、排放限制标準)。
- 技術/工程: 對某些參數、變量設定安全阈值并進行調節控制。
-
與近義詞的區别:
- 限制: 側重于設定邊界、額度進行約束,不一定包含“調節”的動态過程。
- 調節: 側重于進行調整、改變以達到平衡或合適狀态,不一定強調“限制”的前提。
- 控制: 含義更廣,包含掌握、支配、限制、調節等多種手段。
- “限劑” 則更明确地結合了“設定限制”和“進行調節”兩層意思,強調在有限制條件下的動态管理過程。
“限劑”意指通過設定限制來進行調節或控制。它描述了在一定的約束條件(額度、範圍、标準)下,對事物進行動态調整、管理以達到預期目标或平衡狀态的行為或過程。該詞多見于古籍文獻,其核心概念在現代語境下可引申應用于經濟調控、資源管理、政策制定等需要“有限制地調節”的領域。
來源參考: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中對“限”和“劑”相關義項的綜合分析及古籍用例考察。
- 古代用法語境參考《辭源》(商務印書館)及曆代史書、政書(如《宋史》、《文獻通考》)中涉及經濟、制度管理的相關記載。
- 現代引申義參考《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對“限”、“劑”單字的釋義及現代漢語語用習慣。
網絡擴展解釋
“限劑”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為“限量”或“限制數量”。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
“限劑”由“限”(限制)和“劑”(量度、分量)組成,字面意為“限定分量”,引申為對事物數量、範圍或程度的約束。例如:
- 唐代白居易《自詠》之四:“亦須隨豐約,可得無限劑。”
- 宋代司馬光《論錢谷宜歸一劄子》提到資源“有限劑”,強調財政需統一管理。
-
語境應用
多用于古代文獻,涉及資源分配、能力界定等領域。如唐代王叡《将略論》中,将領才能“各有限劑”,指軍事才能需按等級劃分。
使用特點
- 曆史背景:常見于唐宋詩文,反映古代對資源、能力的節制觀念。
- 現代適用性:當代已罕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引用。
相關例句
- 唐代嶽珂:“稻麻竹葦,無限劑數。”(形容自然物産豐富,無需限量)
- 宋代司馬光:“民力及山澤所出有限劑。”(強調自然資源有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2、4的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般當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部聚車轓抽象藝術穿透厝頓道口錫大唐秦王詞話達信得勝葫蘆颠題彫菰氎旃鵝毛脡發髲風亭雰霾輵轄駭政耗磨辰怙過會自加冠建戌蛟龍玉匣加演隽巧控制器髺墾聯繫業務魯魚陶陰名牒木連理辟地開天苤藍貧顇旗旛輕狷麴院任地熱閃三紅秀才實德試香羅世眼蜀五四仙桌鐵磬鐵拳體溫銅兵退賠違恩負義磈礧誣謀下道閑冶小正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