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使天下民衆、萬物鹹受惠益。《莊子·列禦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敝精神乎蹇淺,而欲兼濟導物。” 唐 韓愈 《争臣論》:“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五節:“ 白居易 有兼濟思想,凡不利民衆和國家的朝政,敢于犯顔直谏。”參見“ 兼善 ”。
“兼濟”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使天下民衆、萬物普遍受益”。以下是詳細解釋:
“兼濟”由“兼”(兼顧、全面)和“濟”(救助、惠及)組成,字面意為全面救助或普遍惠及。具體指通過個人能力或德行,廣泛造福社會與自然萬物。
“兼濟”蘊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推己及人”“萬物一體”的價值觀,既是古代士大夫的理想,也適用于現代社會責任感的表達。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語境,可參考《莊子》《韓愈文集》等典籍。
《兼濟》這個詞是指在同一時間或同一情況下,兩個或多個事物、利益得到兼顧和滿足的意思。它是一個動詞詞義,表達出各種方面的兼顧或同等對待。
《兼濟》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八”,表示多個;“八”的組成部分是“人”,表示衆多。
《兼濟》的筆畫數目為12畫,屬于較複雜的漢字。
《兼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易經》。《易經》是一部流傳千年的古代哲學經典,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學思想和智慧,它強調人們在處理事物和利益關系時應當兼顧各方面的利益。
《兼濟》的繁體字為「兼濟」。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是不斷演變的,因此《兼濟》的古時候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古人用漢字表達兼顧多方面利益的概念,并将其稱為《兼濟》。
1. 領導要在決策時兼濟各方利益。
2. 公司的發展需要兼濟經濟效益和員工福利。
3. 政府應該兼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組詞:兼濟天下、兼濟救世、兼濟于人。
近義詞:兼顧、平衡、綜合考慮。
反義詞:偏袒、偏重、偏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