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變石的意思、木變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變石的解釋

松木的化石。 清 西清 《黑龍江外記》卷八:“松入 黑龍江 ,歲久化為青石,號安石,俗呼木變石,中為磋,可發箭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變石是一種具有特殊成因的寶石類礦物,其名稱源于古代漢語中對有機質礦物化現象的直觀描述。《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樹木經地質作用矽化後形成的石質物質",《中國礦物與岩石辭典》進一步說明其本質為"二氧化矽交代植物細胞結構形成的隱晶質集合體"。

從礦物學角度分析,木變石的形成需經曆複雜的石化作用。據《寶石學原理》(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18)記載,當遠古森林被深埋後,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矽逐步滲透置換木質纖維,在保持原始樹木年輪結構的同時完成礦物結晶,這個過程通常需要2億年以上地質時期。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2023年發表的《矽化木形成機制研究》指出,其硬度達到摩氏6.5-7度,主要成分為α-石英微晶。

該礦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珠寶玉石鑒賞辭典》收錄了其别稱"木化石"的由來:漢代《淮南子》已有"千歲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絲,上有木石"的記載,說明古人早已觀察到樹木礦化現象。現代珠寶鑒定中,依據《GB/T 16553-2017 珠寶玉石鑒定》标準,通過偏光顯微鏡觀察其典型的木質殘餘結構可作為鑒定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木變石是一種天然礦物,其名稱源于外觀類似木材紋理,但實際形成過程與樹木無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形成
    木變石是石棉礦物(如青石棉)經過二氧化矽溶液交代作用形成的石英集合體。這一過程保留了石棉的纖維狀結構,形成獨特的“假晶”構造,因此外觀呈現類似木材的紋理。

  2. 物理特性

    • 成分: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矽(SiO₂),含少量鈉閃石、赤鐵礦等。
    • 顔色:常見黃褐色、金黃色、灰藍色等,由石棉中鐵質沉澱形成。
    • 光學效應:因纖維平行排列可呈現“貓眼效應”,表面有流動絲絹光澤。
    • 硬度與密度:硬度7-7.5,密度3.02~3.42g/cm³。
  3. 分類與别名
    廣義分為兩類:

    • 虎眼石(黃褐色)
    • 鷹眼石(藍色)
      在中國也被稱為“安石”“木化石”,國際通用名包括虎睛石(Tiger's Eye)。
  4. 産地與稀有性
    主要産自南非、巴西,中國河南淅川出産的稀有品種稱為“彼得石”(Pietersite),因礦物成分複雜且紋理絢麗而獨特。

  5. 文化與用途
    中國《黑龍江外記》等古籍記載其曆史應用,如制作箭镞。現代多用于珠寶和工藝品,被歸類為玉石類。

注意:盡管名稱含“木”,木變石并非樹木化石,而是石棉矽化産物。其價值與紋理清晰度、貓眼效應強度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阿師拔幹八關戒鞭打快牛筆性渤海琴采選敞車長惑潮汐承徽翅翮沖刷叢惡單椒道極阜康拂汨耕畜共奬過物和鼓恒論橫世後七子後影滑浪黃金芝環介環旋簡奧腳程加速運動金剛水精詳九經三史勒崇樂語連池嘹亂離任腼懷糜弊難懂彷摹偏氣融通史氏記收封擡盒台候騰勞特制透眼兒圩田微隙文學作品誣蔑限塞小題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