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台,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國的*******,根據相關公開數據,截至2010年1月份,該産品在全球已經擁有7500萬注冊用戶。
微博客草根性更強,且廣泛分布在桌面、浏覽器、移動終端等多個平台上,有多種商業模式并存,或形成多個垂直細分領域的可能,但無論哪種商業模式,應該都離不開用戶體驗的特性和基本功能。
“微博”10大新潮用語
脖領兒 “脖(博)領兒”,微博一族中的“領袖人物”,微博關注率、點擊率雙高,粉絲衆多。
微波爐 “微波(博)爐”,如微波爐般把一些“半成品”放在爐裡“加熱”一番,便有“翻新猛料”爆出。微博标題及文字吸引眼球,頗具煽動力。言辭嘩衆,語不“雷”人死不休。
脖梗兒 “脖(博)梗兒”,微博一族中的“刺兒頭”,微博文字以譏諷、拍磚、惡搞等為主。
鉑金 “鉑(博)金”,含金量頗高、很有名望的微博客。
長脖鹿 “長脖(博)鹿”,微博文字言簡意赅,高屋建瓴;着眼點高,觀點獨到。亦指自命清高、俯視其他博主。同時有“脖子伸得很長,專窺探别人隱私”的意思。
伯爵 “伯(博)爵”,微博一族中的“貴族”,多為知名人士以及各行業裡的“專家”等。
老伯 “老伯(博士、博導)”,微博的先行者。
漂泊 “漂泊(博)”,微博一族中的“散戶”,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飄忽不定。也指以“轉載”他人文章為主的微博,博客内容多為“舶來品”。另:也指外觀漂亮的微博。
泊位 “泊(博)位”,在微博一族中雖夠不上“老伯”、“伯爵”、“脖領兒”式的人物,但在微博中也算“有一號”的,在微博一族中占有獨特的一席之“位”。
薄荷糖:“薄(博)荷糖”,微博一族裡,語言特色、内容形式都很具個性的微博。
微博(Microblog)是一種基于用戶關系網絡的信息分享與傳播平台,其核心特征和定義可歸納如下: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簡稱,用戶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發布140字以内的短文本,并支持圖片、視頻等多媒體内容。其本質是廣播式社交媒體,通過關注機制實現信息的即時傳播。
内容精簡性
文字限制在140字以内(早期标準),這種設計降低了創作門檻,使普通用戶與名人擁有平等的表達空間。
即時互動性
用戶可實時發布動态,其他參與者能立即進行評論、轉發,形成裂變式傳播效果。
多終端接入
支持WEB、WAP、移動App等多種接入方式,覆蓋PC端與移動端。
平台通過關注機制構建用戶關系網絡,既支持單向關注(如關注名人賬號),也可雙向互關(好友關系)。信息傳播呈現樹狀擴散模式,熱門内容常通過轉發形成指數級傳播。
學者李松博士指出,微博标志着個人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它讓普通用戶成為内容生産者,推動了全民參與的信息傳播革命。
如需查看完整定義,可參考道客巴巴的《微博的定義與特征分析》或天奇生活的權威解讀。
微博是一個由中國流行的網絡社交平台的名稱,用戶可以在上面發布和閱讀短文本消息、圖片、視頻等。
微博的拆分部首為“微”和“言”,其中“微”為微笑的微,含義為微小、細微的意思,“言”表示話語、言辭。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5畫。
微博這個詞最早來源于中國的網絡語言,最初指的是一種通過手機短信、互聯網等方式發布實時信息的應用,類似于Twitter。後來,隨着中國社交媒體的興起,微博成為了一種特指的社交平台。
微博的繁體字為「微薄」,字形上與簡體字相比稍微複雜一些。
在古代,微博這個詞的寫法會有所不同。古時候寫微博的方法可能更為繁瑣,但基本意思并未改變。
1. 我每天都上微博看最新的資訊。
2. 他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張美食圖片。
3. 微博上的熱門話題引發了廣泛的讨論。
微信(wēi xìn):一種實時通訊應用。
微笑(wēi xiào):臉部肌肉動作所展示的愉悅情緒。
個人微電影(gè rén wēi diàn yǐng):由個人制作并發布的微小片段的電影。
博客(bó kè):個人或團體在網絡上發布文章、圖片、觀點等的平台。
社交媒體(shè jiāo méi tǐ):通過互聯網等媒體形式進行交流、分享和互動的平台。
私密(sī mì):能夠保持秘密、不公開的狀态。
隱私(yǐn sī):個人不願公開或公衆不應知曉的事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