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滅度的意思、滅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滅度的解釋

佛教語。滅煩惱,度苦海。涅槃的意譯。亦指僧人死亡。 唐 白居易 《唐撫州景雲寺石塔碑銘》:“ 佛 滅度後,薝蔔香衰,醍醐味漓。”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若談實相,則雖色身現量具在目前,猶且不可執為實有,而況滅度之後耶?”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一章二:“ 釋迦牟尼佛 滅度(死)後五十六億七千萬歲, 彌勒 下降人世而成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滅度是漢語中具有深厚佛教文化内涵的專有術語,其核心含義指通過修行達到超越生死輪回的圓滿境界。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滅”指熄滅煩惱,“度”為渡過生死苦海,合稱表示“涅槃”的終極解脫狀态(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冊)。

在佛教經典《大般涅槃經》中,滅度被定義為“諸行寂滅,煩惱永斷”的修行成果,特指佛陀或高僧圓滿生命曆程後進入的涅槃境界。該詞常出現在佛經翻譯中,如《金剛經》所述“如來滅度後”,即指佛陀示現圓寂(來源:《佛教大辭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從漢字構形分析,“滅度”二字分别承載着形聲(滅從火)和會意(度從又、庶省)的造字原理,在佛教中國化過程中被賦予“超越生死”的哲學含義。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多次使用該詞記載印度高僧的修行事迹,使其成為漢傳佛教典籍的标準術語(來源:中華書局《大唐西域記校注》)。

網絡擴展解釋

“滅度”是佛教核心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由“滅”與“度”組合而成: • 滅:滅盡煩惱(貪、嗔、癡等)與無明 • 度:超越生死輪回,渡脫苦海

二、佛教核心概念

  1. 對應涅槃境界:指通過修行達到的終極解脫狀态,超越生死、斷盡煩惱的圓滿境界
  2. 修行目标:實現途徑包括戒定慧三學,最終達到"寂滅諸惡,圓滿諸德"的境地

三、語境應用差異 • 常規語境:指僧人死亡(如白居易《唐撫州景雲寺石塔碑銘》記載"佛滅度後") • 深層教義:強調精神層面的解脫(《金剛經》言"滅度無量衆生"即度化衆生達涅槃)

四、譯法演變 • 舊譯:滅度/寂滅(側重斷滅煩惱) • 新譯:圓寂(玄奘譯法,包含智德與斷德雙重圓滿)

需注意:該詞在非佛教語境中偶作成語使用,意為"徹底消滅",但此用法與佛教原義有本質區别。

别人正在浏覽...

陂阤辨事嗶囉鬓鬣不做不休財産權猜嫌逞捷踹砑廚下竄亂麤迹村戶的曆都盧等之鵰鞍饤坐梨惡貫滿盈斐然向風蜂子祔祀戈铠函三賀禀畫到黃缣駕部及第成名經紀人緊接金葉進議金字招牌口吧吧枯槐聚蟻饋祀連鬓胡須連發吏門榴錦冥事敏強劘牙牆柳起打清朗泉刀燃指認得散見沙濑山塍扇暍石峯塘上曲天鼠通衢廣陌吐實僞論纖芥無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