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滅煩惱,度苦海。涅槃的意譯。亦指僧人死亡。 唐 白居易 《唐撫州景雲寺石塔碑銘》:“ 佛 滅度後,薝蔔香衰,醍醐味漓。”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若談實相,則雖色身現量具在目前,猶且不可執為實有,而況滅度之後耶?” 吳晗 《朱元璋傳》第一章二:“ 釋迦牟尼佛 滅度(死)後五十六億七千萬歲, 彌勒 下降人世而成佛。”
“滅度”是佛教核心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由“滅”與“度”組合而成: • 滅:滅盡煩惱(貪、嗔、癡等)與無明 • 度:超越生死輪回,渡脫苦海
二、佛教核心概念
三、語境應用差異 • 常規語境:指僧人死亡(如白居易《唐撫州景雲寺石塔碑銘》記載"佛滅度後") • 深層教義:強調精神層面的解脫(《金剛經》言"滅度無量衆生"即度化衆生達涅槃)
四、譯法演變 • 舊譯:滅度/寂滅(側重斷滅煩惱) • 新譯:圓寂(玄奘譯法,包含智德與斷德雙重圓滿)
需注意:該詞在非佛教語境中偶作成語使用,意為"徹底消滅",但此用法與佛教原義有本質區别。
滅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滅絕、消滅或徹底毀滅。
滅度的部首是火,筆畫數為13。
滅度是由“滅”和“度”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滅度的寫法是「滅度」。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滅度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如今字形較為一緻。
1. 為了保護自然生态,我們必須努力避免滅度某些珍稀物種。
2. 這場戰争的目的是要徹底滅度敵人的抵抗。
滅度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不同的詞組,例如:
1. 滅度滅絕
2. 滅度毀滅
3. 滅度徹底
滅度的近義詞包括:消滅、毀滅、滅絕等。
滅度的反義詞包括:保護、保存、保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