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條榦的意思、條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條榦的解釋

亦作“ 條幹 ”。枝幹。 晉 陶淵明 《聯句》詩:“高柯擢條幹,遠眺同天色。”《晉書·石崇傳》:“﹝ 石崇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條榦絶俗,光彩曜日,如 愷 比者甚衆。” 宋 蘇轍 《種松》詩:“中庭冉冉盈尺苗,條榦雖短風霜足。” 清 唐甄 《潛書·性才》:“氣機不至,萌蘖立見其絶,條榦立見其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條榦”為漢語複合詞,其本義指樹木的主幹與枝條,引申為事物的主體結構或核心支撐部分。從構詞法分析,“條”原指細長枝條(《說文解字·木部》:“條,小枝也”),“榦”即“幹”的繁體字,指樹木主幹(《爾雅·釋木》:“榦,本也”)。二者組合後形成偏正結構,既保留具體物象特征,又衍生出抽象概念内涵。

在古典文獻中,“條榦”常被用于描述建築構件或自然景觀。如《後漢書·班固傳》載“條榦雲拂”,既描繪建築梁柱的雄偉形态,又暗喻國家制度的結構穩固。唐代李善注《文選》時,将“條榦”解作“枝柯相重疊”,強調其層疊有序的空間美感。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專業典籍或古建築研究領域。《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4卷第1273頁明确标注其雙重含義:既指“樹木的枝與幹”,又可喻指“事物的主體與分支”。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撰的《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該詞在吳語區的特殊發音變異,印證其曆史傳承軌迹。

網絡擴展解釋

“條榦”是繁體寫法,對應簡體為“條幹”,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結構分析:

  1. 字面本義
    “條”指細長的枝條(如樹枝),“幹”指樹木的主幹。組合後表示樹木的枝幹整體,即主幹與分支的結構關系。例如《說文解字》中“條”釋為“小枝”,“幹”釋為“本也”,可引申為事物的主體與細節。

  2. 引申含義

    • 結構層次:比喻事物的核心部分(主幹)與次要部分(枝條),如文章的主旨與分論點。
    • 條理分明:形容組織或系統的清晰脈絡,如“條幹有序”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3. 特殊用法
    在古漢語中偶見用于描述人體或器物的形态,如《論衡》以“條幹”喻人體四肢與軀幹的協調。

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文或特定學術讨論。若需精準釋義,建議提供具體語境以便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暴吏别子兵匪不想出不知自量參解殘雨差訛禅庵嗤訝垂教春霖簇射打耳喑丹谿道從禱牲叨啕點籍獨步一時驐鷄而往泛然匪夷所思溉導幹策剛日橫步黃蘗化痰揮袖見風是雨洊陟焦急狡口極邊叽愣酒牌齎運鈞席洛閩冥奧釀鵝尼乾偏修牆籬清言日曆表沙化師子牀守車碩腹賈松風操送餞邃路歲物頭痛腦熱托化鄉貴小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