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折揚的意思、折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折揚的解釋

猶激蕩。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於是 楚王 聞之,引 泰阿 之劍,發城而麾之,三軍破敗,士卒迷惑,流血千裡,猛獸歐瞻,江水折揚, 晉 鄭 之頭畢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折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基于曆史文獻的記載。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解釋:

一、詞義解釋

“折揚”意為激蕩,通常用來形容水流、氣勢等劇烈動蕩的狀态。例如在《越絕書》中描述寶劍威力時,用“江水折揚”表現水流被劍氣激蕩的場景。


二、引證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袁康《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楚王引泰阿之劍,發城而麾之……江水折揚,晉鄭之頭畢白。”
此處通過“折揚”形容江水翻騰激蕩,側面烘托寶劍的神威。


三、用法說明

  1. 語境特點:多用于古文,描述自然力量(如水流)或抽象氣勢的劇烈變動。
  2. 搭配對象:常與“江水”“風波”等自然意象關聯,或用于比喻戰争、沖突的激烈場景。

四、現代應用

目前“折揚”已非常用詞彙,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化表達中。如需更深入探究,建議查閱《越絕書》原文或相關學術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折揚的意思

折揚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草木茂盛的樣子。形容植物或樹木繁茂昂揚、挺拔向上生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折揚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8。

來源

折揚一詞來源于《莊子·徐無鬼》篇:“……予惡乎知美之惡乎哉?美固有所用心焉,惡固有所故也。……若用心過而不費,則卻天才。是故德者,居無為位,行無迹墨,言無舛談,動無目時,時無感覺,神無馀勢。故物感而無動者,正心也;動而無倚事者,修行也;變而猶存者,身氣也。卻才卻聖者,不遷于物,變而不化,是謂折揚。”

繁體

折揚的繁體字為摺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折揚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部分古代寫法為折飏、折揚、折楊等,但意義相同。

例句

1. 山中折揚的樹木猶如一片綠色的海洋。

2. 這座公園裡的花草折揚得十分美麗。

3. 我喜歡漫步在折揚的小路上,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組詞

華揚、挺拔、郁郁蔥蔥、蓬勃、生機勃勃

近義詞

繁茂、茂盛、旺盛、蔥翠

反義詞

凋零、蕭條、死寂、低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