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角的意思、口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角的解釋

[quarrel;bicker;wrangle] 争吵

兩人口角

詳細解釋

(1).嘴邊;嘴。 唐 韓愈 《苦寒》詩:“濁醪沸入喉,口角如銜箝。”《水浒傳》第五六回:“ 徐寧 聽罷,隻叫那連聲的苦,從丹田底下直滾出口角來。” 清 李漁 《凰求鳳·先醋》:“你們做媒的口角,最善形容。” 茅盾 《鍛煉》三:“ 蘇太太 就兩眼發直,口角抽搐,似乎想說話而又說不出。”

(2).言語;口氣。 清 張岱 《陶庵夢憶·柳敬亭說書》:“ 柳麻子 貌奇丑,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詩谳》:“向避雨南郭,見題壁詩與箑頭之作,口角相類,故妄度 李生 ,果因是而得真盜。”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此女口角殊咄咄逼人。”

争吵。《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 鈕成 原係我家傭奴,與家人 盧才 口角而死,卻與我無幹。”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禁忌》:“元旦不食米飯,惟用蒸食米糕湯點,謂一年平順,無口角之擾。” 浩然 《豔陽天》第二五章:“今天晌午,兩個人發生了一點口角,這會兒火氣已經下去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口角在漢語中為多音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讀音不同存在差異:

  1. 口角(kǒu jiǎo)

    指人體部位,即嘴唇兩端的連接處,俗稱“嘴角”。該用法常見于醫學或日常描述,例如“口角發炎”“口角上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嘴唇的兩邊”。該詞源自古漢語,《黃帝内經》中已有“足陽明之脈……循頰車,上口角”的記載。

  2. 口角(kǒu jué)

    指言語争執,即因意見不合引發的争吵。例如“發生口角”“避免口角”。《漢語大詞典》釋義為“言語上的沖突”,并引《醒世恒言》例句:“為些小可的事,彼此口角。”。此用法在明清小說中已廣泛出現,如《紅樓夢》第二十回描述寶玉與黛玉“因小事口角”。

兩類含義在古籍文獻及現代漢語中均被規範收錄,讀音差異需結合語境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

“口角”是一個多音詞,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讀音不同而有所區别:

一、讀作 kǒu jiǎo

  1. 基本含義

    • 指嘴邊或嘴唇的角落,屬于字面意義。例如“口角流涎”(嘴邊流口水)。
    • 也可形容說話流利,如“口角生風”。
  2.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生理現象或語言表達狀态,如古籍中“濁醪沸入喉,口角如銜箝”(韓愈《苦寒》)。

二、讀作 kǒu jué

  1. 基本含義

    • 指口頭争吵或争執,例如“兩人因小事發生口角”。
  2. 使用場景

    • 常見于描述人際沖突,如朋友、家人或同事間的言語矛盾。
    • 注意:此讀音易被誤讀為“kǒu jiǎo”,需特别注意區分。

例句對比

總結
兩種讀音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語義上:

别人正在浏覽...

半托爆破憊壞犇急不賢裁屬慘裂沖機船舶寸地噉食蹈人舊轍董帥芳冽阜陸庚虎購懸官身歸阙鶴發雞皮黑賬橫搶武奪鴻流賤賣膠鳔忌辰井陉口進援齎遣急如風火枯花勞步老無知楞楞斂葬木梗之患南诏蠻鬧跑肚濃酾骈詞毗狸憑空捏造仆頓潛龍輕攏慢撚全整喪次燒烤師放世禍識局說例松癱俗子鞉耳退人土音小介校試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