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愛大衆,對人無私心。無,本作“無”。《莊子·天道》:“中心物愷,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 成玄英 疏:“忠誠之心願物安樂,慈愛平等,兼濟無私。” 漢 賈誼 《新書·一通》:“豈若定地勢,使無可備之患,因行兼愛無私之道。”《漢書·公孫弘傳》:“臣聞之……緻利除害,兼愛無私謂之仁。”
“兼愛無私”是一個出自先秦典籍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泛愛大衆,對人沒有私心,強調以平等、無私的态度關愛所有人,不因個人關系或利益而偏袒。
最早見于《莊子·天道》:“中心物恺,兼愛無私,此仁義之情也。”(意為:内心真誠平和,博愛無私,這是仁義的實質。)漢代賈誼《新書》、班固《漢書》等文獻也沿用此概念。
多用于描述:
該成語與墨家“兼愛”思想有本質區别:莊子所言側重自然無私的心境,墨家則強調通過制度實現平等。
注:可通過滬江詞典、國學大師等來源查看更多古籍例證。
《兼愛無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廣泛地愛護他人,沒有私心,不偏袒。兼愛指的是不僅僅關心自己的利益,而是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利益;無私則意味着沒有任何個人私利的考慮。
《兼愛無私》的部首是"爫",它位于右側。這個成語一共12畫。
《兼愛無私》一詞最早出自《荀子·勸學》:“于人為己何患乎善不善也?愛人為己者,曷待于己而後愛人?故曰兼愛無私。”這是說人們不應隻顧自己的利益,而是要廣泛地關心他人,毫不考慮私利。
《兼愛無私》的繁體字是「兼愛無私」。
在古時,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細微的差别。關于《兼愛無私》一詞,其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現代寫法的意思和形狀。
1. 他是一個兼愛無私的人,總是盡力幫助他人。
2. 這個組織的宗旨是兼愛無私,為社會公衆提供幫助。
1. 兼容并蓄:指能夠容納并接受各種不同的事物。
2. 愛心:指對他人關愛的心情和行動。
3. 無私奉獻:指在做某事時不圖個人私利,全心全意地為他人服務。
1. 兼容并包:與兼愛相近,指能夠包容不同的觀點、意見。
2. 公正無私:強調為人處事要正直公平,沒有個人私利的考慮。
1. 自私自利:與兼愛相對,指隻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關心他人。
2. 偏心偏袒:與無私相對,指在關心和幫助他人時有偏向性,不公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