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于抄寫;擅長書法。《後漢書·盧植傳》:“願得将能書生二人,共詣 東觀 ,就官財糧,專心研精,合《尚書》章句,考《禮記》失得。”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 韋仲将 能書, 魏明帝 起殿,欲安榜,使 仲将 登梯題之。”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三:“ 米芾 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内。” 明 王肯堂 《郁岡齋筆麈》卷四:“能書不擇筆,此浪語也。”
“能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能書”讀作néng shū,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二、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代多用于評價文人或藝術家的能力,如《耆舊續聞》稱米芾“得能書之名,似無負於海内”,體現其書法造詣被廣泛認可。
三、日語中的關聯詞 日語“能書(のうしょ)”同樣指擅長書法的人,如“能書家”即書法家,并衍生出“善書者不擇筆”的諺語,與中文含義相通。
總結
“能書”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既指代古代文書工作的技能,也用于贊譽書法造詣,其用法在漢典等權威辭書及多部古籍中均有印證。
《能書》一詞指的是能夠寫字或懂得書寫的能力。它包含了兩個部分:「能」和「書」。其中,「能」表示具備某種能力或技能,而「書」表示書寫、記錄文字的行為。
《能書》的拆分部首是「自」和「刀」,其中「自」意為自己或人,而「刀」指的是書寫時所使用的工具,即筆劃。它的拆分筆畫有12畫。
《能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代,人們通過學習書寫,将自己的思想和知識記錄下來,并傳承下去。繁體字中,「能」字為「能」,「書」字為「書」。
在古代,「能書」的寫法稍有不同。「能」字的古體是「自」字上面加「舟」字,形狀類似人站在舟上。而「書」字的古體則是「聿」和「丶」,聿表示書寫的樣子,丶表示作為一種行為的動态。
1. 他能書善字,文采出衆。
2. 這位老師非常擅長能書,是我們學校的标杆。
3. 他雖然學曆不高,但卻能書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1. 能人:具備某種才能或技能的人。
2. 書法:書寫藝術,表達人的情感、審美和思想。
3. 能手:非常擅長某種技能的人。
1. 能文:指具備文學方面的才能或能力。
2. 擅書:擅長書寫或寫字。
文盲:指不識字、不懂書寫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