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僞道的意思、僞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僞道的解釋

邪僞不正之道。《後漢書·五行志二》:“明年,會得 陰後 挾僞道事,遂廢遷于 桐宮 。” 嚴複 《救亡決論》:“所託愈高,去實滋遠。徒多僞道,何裨民生也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僞道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層:

一、核心釋義

指虛假的、不正統的道德準則或學說。該詞由“僞”(虛假、不真實)與“道”(道理、學說)組合而成,強調以表面正當的名義掩蓋本質的欺騙性。例如:

僞道之學,實為惑衆之言——指用虛假學說迷惑大衆。

二、文化内涵延伸

在儒家思想語境中,“僞道”常與“正道”對立,特指違背儒家倫理的言行。如《孟子·盡心下》批判“鄉原”(僞善者)時,暗含對“僞道”的否定:

“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僞道者表面無可指摘,實則同流合污。

三、哲學與倫理學關聯

道家思想中,“僞道”可指人為矯飾的自然法則。如《莊子·漁父》提出: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

此觀點揭示“僞道”違背“真性”,缺乏内在真誠支撐。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XXXX頁。
  2. 《哲學大辭典》(修訂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僞道”詞條。
  3. 《孟子譯注》,楊伯峻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第XXX頁。
  4. 《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注譯,中華書局,2009年,第XXX頁。

網絡擴展解釋

“僞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邪僞不正之道,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字義分解

  1. 僞(wěi)
    • 虛假、不真實(如“僞裝”“僞證”)。
    • 非法竊取權力(如“僞政權”“僞軍”)。
  2. 道(dào)
    • 道路或方法(如“志同道合”)。
    • 道德準則(如“道義”“得道多助”)。

二字組合後,強調以虛假方式标榜或踐行的所謂“正道”。


三、例句與語境

  1. 古籍引用:
    《後漢書》描述宮廷鬥争時用“挾僞道事”,暗指借助不正當手段達成目的。
  2. 現代批判:
    嚴複批評空談理論者“徒多僞道,何裨民生”,呼籲關注實際民生問題。
  3. 社會現象:
    如例句提到“僞道德與僞法律成為統治工具”,揭露制度性虛僞。

四、深層關聯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後漢書》《救亡決論》等文獻,或結合倫理學、社會學視角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昂然自若葆大撥喇喇材行塍區持把叱罵楚雨巫雲釘铨凡物鳳職搆締貴疎還級槐疎讙設幻像腳力蕉農較通峻挺愧懅愧怕牢祭荖濃溪兩攙離德馬師名姓木驢袍帔剽剟跄揚钤攝敲點青曾齤然曲業上刑蛇腹紋沈園攝提攝衛詩章壽軸私就悚怍聽衆頭段讬谕外寄生魏科威脅甕醅文練兀奡五樓鮮民先天不足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