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絕人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斷絕與外界的一切人際交往。以下是詳細解析:
出自《舊五代史·晉書·史圭傳》,記載史圭被罷免貝州刺史後,“閉門杜絕人事,雖親戚故人造者不見其面”。這一行為反映古代士人因政治失意或避世而選擇隱居的典型态度。
多用于描述因避世、隱居、政治原因等主動疏離社會的行為,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例如:“經曆變故後,他選擇杜絕人事,歸隱山林。”
該成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口語化的表達如“閉門謝客”“與世隔絕”等可替代。需注意其與“不問世事”(僅不參與事務,未必斷絕交往)的區别。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探讨。
《杜絕人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完全杜絕人與人之間的往來,不許人事相會。它形容嚴格控制人員流動,尤其是在特定場合或時期中。
《杜絕人事》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人(rén)。
《杜絕人事》共有12個筆畫。
《杜絕人事》最早出自唐代韓愈的《伯夷頌讓論》:“人人好修齊自已,可使國從亰理。杜絕人事,賤人死時複來歸。”後來,這個成語逐漸廣泛流傳,成為流行的用語。
《杜絕人事》的繁體字是「杜絕人事」。
在古時候,漢字《杜絕人事》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别。
他們為了保密工作,實施了嚴格的《杜絕人事》措施。
杜絕、人事。
禁止人員流動、控制人員往來。
暢通人事、順暢人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