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陋儒的意思、陋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陋儒的解釋

學識淺陋的儒生。《荀子·勸學》:“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 唐 韓愈 《石鼓歌》:“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 劉半農 《奉答王敬軒先生書》:“此種輸入外國文學使 中國 文學界中别辟一個新境界的能力,豈一般沒世窮年不免為陋儒的人所能夢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陋儒”是漢語中具有曆史語境的複合詞,指學識淺薄、見識狹隘的儒生。據《漢語大詞典》解釋,“陋”意為淺薄、鄙俗,“儒”本指儒家學者,合稱後特指未能深究儒學精髓或思想僵化的讀書人。該詞最早見于《荀子·勸學》,文中批評“陋儒”拘泥于經典字句而缺乏實踐智慧。

在語義演變中,“陋儒”逐漸延伸至對迂腐文人的泛稱。清代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多次使用該詞,如評述漢代經學時指“陋儒泥古,不識時變”,強調其脫離實際的特點。《辭源》注疏此詞時,特别指出其蘊含的批判性,常用于指代那些空談禮法卻無治國才能的士人群體。

現代語言研究中,“陋儒”被視為特定曆史階段的産物,《中國儒學發展史》将其與“通儒”形成對比,前者代表儒學傳承中的局限性,後者則象征開放包容的學術精神。該詞現今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曆史評述語境,日常口語已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陋儒”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學識淺薄、見識狹窄的讀書人或學者。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陋儒”由“陋”和“儒”組成:

二、古典文獻中的出處

  1. 《荀子·勸學》
    提到“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強調若不能尊崇賢者、踐行禮儀,終将淪為淺薄之人。
  2. 韓愈《石鼓歌》
    批評“陋儒編《詩》不收入”,指摘這類學者因見識有限,未能将珍貴文獻收錄于《詩經》。

三、用法與語境

四、總結

“陋儒”既是對學識淺薄者的貶稱,也隱含對讀書人需兼具學問與德行的期待。其古典用例多具批判性,現代則常用于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覽...

柏舟抱甕灌園繃簧比諷碧海補訂不是頭塵坌傳飧聰明一世典綜洞天聖酒将軍獨坐放手襎裷菲食峯距傅粉郎幹掉構撰國遷國務卿酣然入夢華淨夾擁近安寖驕拘劫開銷開洋空氣浴寬言愧悔無地勞徒連更徹夜彌散能所尼姑庵泮坼泡花噴香獸疲頓浦嶼青北罄匮起夜散走舍敬視若兒戲食甚私祭伺瑕抵隙所至俗曲沓出調喉舌題位透視圖武象宵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