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遼隊 ”。
“遼隧”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主要含義如下:
“遼隧”是“遼隊”的異寫形式,指漢代至晉代的一個古縣名。該名稱在不同文獻中交替使用,如《三國志》等史書寫作“遼隧”,而《漢書·地理志》則記為“遼隊”。
設置與廢除
地理位置
故址位于今遼甯省海城市一帶,是古代遼河流域的重要行政區域。
名稱變遷
王莽新朝時期曾改名為“順睦”,後恢複舊稱。
“隧”在此處為通假字,與“隊”(音suì)相通,因此“遼隧”與“遼隊”實為同一地名。該名稱反映了古代漢字書寫的地域性和時代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具體文獻,可參考《漢書》《水經注》等原始史料。
《遼隧》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輕易錯過機遇或者失去機會。
遼隧的部首是辶(辵),拆分成3個筆畫。
遼隧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書·匈奴傳》中的記載,原本用來形容人們錯失了與匈奴對抗的最佳時機。
遼隧的繁體字為「遼隧」。
古時候漢字寫作「蹘」或「䢧」。
他因為過于猶豫而遼隧了這個重要的商業機會。
遼隧可以組成其他詞語,例如:遼闊、遼甯、隧道等。
與遼隧意思類似的詞彙有:蹉跎、虛度、錯失。
與遼隧意思相反的詞彙是:把握、及時、成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