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隘的意思、邊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隘的解釋

邊境上的要隘。 元 陽恪 《平蠻記》:“奉旨調沿邊隘丁,協力濟師。” 明 張居正 《答薊鎮撫院劉北川言分将當虜》:“ 胡守仁 南人,恐威力不足以制諸将,須公親駐邊隘,督勵将士。” 清 龍啟瑞 《何雨人家傳》:“君與 蔣君 各督所部鄉兵守邊隘,積月餘,賊不敢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邊隘是漢語複合詞,由“邊”(邊疆、邊境)和“隘”(險要關口)組合而成,專指位于國家邊境地帶、地勢險峻的關隘或要道。其核心含義強調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與軍事防禦價值,常見于曆史及軍事文獻。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地理屬性

    指國家邊境線上易守難攻的天然險要之地,如山口、峽谷或要塞。此類地形憑借天然屏障形成軍事防禦節點,如《漢書·匈奴傳》所載“據邊隘以制胡騎”。

    參考《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軍事功能

    古代多在此類要沖設立關防,屯兵戍守,控制交通往來。例如明代長城沿線的“九邊重鎮”均依托邊隘構建防線。

    參考《中國軍事地理通史》,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年。


二、詞素解析


三、曆史用例

  1. 唐代邊塞詩

    高適《燕歌行》中“邊庭飄飖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隱含邊隘隔絕外敵之意象。

  2. 清代奏章文獻

    《清史稿·兵志》載:“滇緬邊隘,設汛駐防”,反映清政府對邊境關隘的軍事管控。

    參考《全唐詩》卷213;《清史稿》卷137。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側重點 示例
邊隘 邊境險關 扼守邊隘,阻敵于國門之外
關隘 泛指險要關口 潼關乃中原重要關隘
邊塞 邊境防禦體系 邊塞烽火,戍卒望斷

五、現代延伸意義

當代語境中,“邊隘”可隱喻關鍵屏障或薄弱環節,如“網絡邊隘”指網絡安全防禦節點,體現詞義的時代適應性。

參考《現代漢語新詞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

網絡擴展解釋

“邊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1.基本含義

“邊隘”由“邊”(邊界)和“隘”(狹窄、險要)組成,字面指邊境上的險要關隘,強調地理位置的狹窄與戰略重要性。引申義可比喻條件受限或發展空間狹小,如知識面、資源等局限性。

2.結構與詞性

3.使用場景

4.例句參考

5.曆史出處

該詞在元、明、清文獻中均有使用,如元代《平蠻記》、清代龍啟瑞《何雨人家傳》等,均強調其軍事防禦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完整例句,可參考《平蠻記》《張居正集》等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安度比量不落道長江中上遊防護林觸怒村女雕雞抵命嘟呐鋒铦福爾賽世家福海夫須庚帖冠狗含容鶴山鳳尾華緘混事檢質基底節孝祠籍馬今昔之感扃鐍機杼隽遠铐子攔水壩老背悔老宿履蹈牌面館迫阸曝背淺圖青精邛郲坂秋令塞規三危山上清觀省薄申說首創授人以柄黍穣四鳥思憶宋本素魄天醴挑淩霆奮透徹投命尪悴僞怠五供兒仙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