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孝祠的意思、節孝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孝祠的解釋

舊時封建統治階級旌表節孝婦女的祠堂。 清 代在各省、府、州、縣各建節孝祠一所,祠外建大坊,凡節孝婦女由官府奏準旌表的都入祀其中,春秋緻祭。見《清會典·禮部十·祠祭清吏司二》。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四:“ 乾隆 某年以 俞孺人 貞行呈請有司,上其事於朝,得旨旌表如例,公奉 俞孺人 栗主入節孝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孝祠是封建時代用于旌表守節盡孝婦女的祠堂,其含義和功能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1. 曆史背景與設立目的
    節孝祠起源于清代官方制度,雍正帝诏令全國各省、府、州、縣均需建立此類祠堂,旨在通過官方表彰強化“節孝”倫理觀念,維護封建禮教。入選者需經官府審核,多為終身守寡或為長輩盡孝的婦女。

  2. 建築與分布特點
    每處節孝祠外均建有牌坊(大坊),主體建築多為兩楹結構,如榆樹縣節孝祠即建于文廟東院,與文廟同期修建。清代全國範圍内形成統一規制,地方志中常見相關記載。

  3. 祭祀與入選标準
    被旌表的婦女姓名會被刻入祠内,春秋兩季由官方主持祭祀活動。入選者需符合“節孝”雙重标準:“節”指守寡不嫁,“孝”指侍奉長輩盡心盡力,體現封建倫理對女性的雙重束縛。

  4. 文化影響與争議
    該制度受宋明理學影響,通過立祠表彰将婦女行為納入禮教規範,但實質是壓抑女性自主權。直至民國初期,此類祠堂仍存在,後隨社會變革逐漸廢止。

  5. 相關傳說
    民間有傳說稱孔子為紀念母親建立節孝祠,但此說法未見于正史,可能為後世附會。

若需查看具體地區的節孝祠案例(如榆樹縣建築細節),可參考地方志文獻或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孝祠的意思

《節孝祠》是一個漢語詞語,由三個字組成。其中,「節」指的是恪守規矩、遵循禮儀;「孝」指的是對父母盡心盡力的孝順行為;「祠」指的是奉祀祖先的禮拜場所。因此,《節孝祠》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尊崇祖先、恪守孝道的禮拜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節孝祠》的部首和總筆畫如下:

來源和繁體

《節孝祠》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和孝道思想。在古代社會,孝道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美德,人們為了表達對父母尊敬和懷念的情感,建造了各種祭祀場所,其中就包括了「節孝祠」。

在繁體字中,「節孝祠」的寫法為「節孝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節孝祠」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由于篇幅限制,無法給出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如果你對此有興趣,可以參考相關的古文字學研究。

例句

以下是兩個使用「節孝祠」的例句:

  1. 他每年農曆七月都會親自前往節孝祠祭拜,表達對祖先的敬意。
  2. 這座節孝祠是當地著名的曆史遺迹,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參觀。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以下是一些與「節孝祠」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