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om] 指織布機。杼,織布梭子
成于機杼。——《後漢書·列女傳》
不聞機杼聲。——《樂府詩集·木蘭詩》
(1).指織機。杼,織梭。《淮南子·氾論訓》:“後世為之機杼勝複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禦寒。” 唐 李白 《贈範金鄉》詩之二:“百裡雞犬靜,千廬機杼鳴。” 明 沉鲸 《雙珠記·北鬥化僧》:“盡道秋驚鳳律,夜靜龍梭,且得停機杼。” 清 厲鹗 《東城雜記·織成十景圖》:“ 杭 東城機杼之聲,比戶相聞。”
(2).指織機的聲音。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法·趙章泉題品三聯》:“隔林彷彿聞機杼,知有人家住翠微。”
(3).指紡織。《南齊書·王敬則傳》:“機杼勤苦,匹裁三百。” 宋 羅烨 《醉翁談錄·因兄姊得成夫婦》:“ 廣州 姚三郎 ,家以機杼為業。” 清 方苞 《伯姊》:“夫之弟子兮弟之女,嗣為婚婣兮力機杼。”
(4).猶機棙。機關。《南史·文學傳·祖沖之》:“初, 宋武 平 關中 ,得 姚興 指南車,有外形而無機杼,每行,使人於内轉之。”
(5).引申為事情的關鍵。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今天下之機杼在王,王若出兵以臨中原,天下響應,此千古一時也。”
(6).比喻詩文創作中的新巧構思和布局。《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九:“文章固當以古為師,學成矣,則當别立機杼,自成一家。”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譚詩·總論》:“ 高仁 兩朝,其花尤盛,實能發洩 陶 謝 …… 韓 白 諸家之英華,而自出機杼者。”
(7).猶胸臆。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省事》:“有一禮官,恥為此讓,苦欲留連,強加考覈。機杼既薄,無以測量。” 盧文弨 補注:“機杼,言其胸中之經緯也。”《清史稿·兵志七》:“汽鑪、機器、船殼三者,鹹研究圖説,自出機杼。” 梁啟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學說》:“蓋自中世以來,學者倚傍前人,莫能出自機杼。”
機杼(jī zhù) 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本義:織布機及其核心部件
引申義:詩文創作中的構思與布局
在文學中的具體應用
現代用法
總結來說,“機杼”一詞,本義為織布機及其核心部件(梭子),核心引申義則指向文學藝術創作中至關重要的構思、布局和獨創性思維。
“機杼”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現多用于文學領域,強調創作的新穎性,如“别出機杼的設計”。日常語境中較少使用其本義。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樂府詩集》等文獻來源。
八法針報謝背峞兵不厭權鼻洟不侈長枷嘲風詠月垂憲麤相倒踬達人知命跌蹼萼綠華棼乘隔火懷火簡種薄收狡獸假釋挾勢弄權激力雞毛官錦泥機穎沮渠刊布括蒌牢護栎橿子驢鞍馬嚼菜毛羽鱗鬣難處那些個盤骪軿臻平樂館萍蹤浪影仆陳錢本清醇清輕齊賬攘手日晶釋俗水訟俟時歲鑰塔吊畋弋僞情危言文系銜鳳謝傅卸貨攜将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