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手铐。 田野 《火燒島》:“所有的未死者,都兩個一組兩個一組的上了铐子。”
“铐子”一詞的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铐子”指一種金屬制刑具,主要用于束縛人的手腕,即“手铐”。其核心功能是限制行動自由,常見于司法場景中對犯罪嫌疑人的約束。
字義構成
字形為“钅”與“考”結合,屬形聲字,本義為手铐。
注音為“kào zǐ”或“kào zi”,方言中亦直接稱為手铐。
使用場景
《铐子》也是王剛所著書籍名稱,2010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但此義項與刑具含義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司法器械或文學著作的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出版物原文。
铐子是指一種用來束縛犯人的手铐,也可以指用來束縛動物的器具。
铐字由兩個部首組成:金(钅)和抄(手)。它的總筆畫數為12。
铐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形。在古代,铐字也常用于書法作品中,意為束縛。
繁體字中,“铐”字保持了和簡體字相同的字形。
古時漢字寫法中的“铐”字與現代字形基本相同。
1. 警察用铐子将犯人的雙手铐住。
2. 在馬戲團中,馴獸師使用铐子來控制猛獸的行動。
1. 手铐:用來束縛犯人雙手的铐子。
2. 腳铐:用來束縛犯人雙腳的铐子。
3. 羁铐:指被束縛或限制的狀态。
1. 戴:指帶有束縛或限制作用的器具。
2. 束縛:指用各種方式限制人或物的自由行動。
自由:指沒有任何束縛或限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