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 father] 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對人稱說自己的父親。 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序》:“ 建安 中,家父 魏王 ,乃命有司造寳刀五枚,三年乃就。”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 陳思王 稱其父為家父,母為家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家父”是漢語中一個謙辭,用于對他人稱呼自己的父親,表達對父親的尊重和人際交往中的禮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家父”字面意為“我的父親”,屬于自謙用語,僅用于說話者提及自己的父親時。例如《紅樓夢》中“家父之意亦欲暫送我去”即典型用法。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寶刀賦序》:“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寶刀五枚”。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風操》中進一步明确其用法:“陳思王稱其父為家父,母為家母”,說明其作為謙稱的規範性。
使用場景與禮儀
文化内涵
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謙敬人”原則,通過降低自我身份表達對聽者的尊重。與之對應的“家母”“家嚴”等詞構成完整的家族謙稱體系。
示例:
《家父》是指家中的父親,意為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身份。
《家父》的首字部首為 "宀",意為室内;第二字部首為 "爻",意為父母;第三字部首為 "父",意為父親。整個詞語筆畫數為10畫。
《家父》是古代漢語中的詞語,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常使用。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家父」。
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包括筆劃的順序、部首的構造等。《家父》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家父」,和現代漢字基本一緻。
1. 他非常尊敬家父,時常請教他一些人生道理。
2. 我的家父是一位勤勞、善良的人。
家父關系、家父之道、家父權威、親家父母
父親、爸爸、老爸、阿爸。
家女、家兒、家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