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家父的意思、家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家父的解釋

[my father] 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

詳細解釋

對人稱說自己的父親。 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序》:“ 建安 中,家父 魏王 ,乃命有司造寳刀五枚,三年乃就。”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 陳思王 稱其父為家父,母為家母。”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家父”是現代漢語中用于謙稱自己父親的稱謂詞,常見于書面語及正式場合的口語表達。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解釋,“家”為謙辭前綴,與親屬稱謂連用表示對己方親屬的謙遜稱呼,“父”即父親,二者組合後特指說話者本人的父親。例如:“家父近日身體康健,多謝挂懷。”

該詞的用法需遵循兩點規範:其一,僅用于自稱,不可用于他指(如不可說“你家父”);其二,多用于對話中提及己父以表敬意,常見于書信、學術交流等正式語境。據《漢語謙敬辭辭典》(中華書局)考證,此類謙辭體系形成于周代禮制,至魏晉時期“家父”“家母”等稱謂逐漸定型,體現儒家文化中“卑己尊人”的倫理觀念。現代使用場景多保留在傳統文化傳承較強的語境中,如戲曲台詞、傳統文書等。

網絡擴展解釋

“家父”是漢語中一個謙辭,用于對他人稱呼自己的父親,表達對父親的尊重和人際交往中的禮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家父”字面意為“我的父親”,屬于自謙用語,僅用于說話者提及自己的父親時。例如《紅樓夢》中“家父之意亦欲暫送我去”即典型用法。

  2. 曆史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植的《寶刀賦序》:“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寶刀五枚”。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風操》中進一步明确其用法:“陳思王稱其父為家父,母為家母”,說明其作為謙稱的規範性。

  3. 使用場景與禮儀

    • 專用于對話或書面中提及自己的父親,不可用于稱呼他人父親(他人父親應稱“令尊”)。
    • 常見于正式場合或文學作品,如清代孔尚任《桃花扇》中“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 現代漢語中仍保留此用法,但口語中更常用“我父親”替代。
  4. 文化内涵
    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謙敬人”原則,通過降低自我身份表達對聽者的尊重。與之對應的“家母”“家嚴”等詞構成完整的家族謙稱體系。

示例:

别人正在浏覽...

阿郍保墒徧遊閉堂讒毀塵牀澄懷吃驚寵寄出歸刺槐蹈轍道賺調旨迗逇耳輪風餐雨宿複合詞輔援歸老跪土地鶴衣皇父賤日積累景觀稘月開警看樣畫葫蘆克紹恐龍虧耗龍榻麥秀寒溟澥末主南蓢弄梅陪費皮猴兒剖陳請寄取鬧三家詩飒踏殊倫舒眉說辭四聯單所體桃李遍天下跳劍罔惑望夕未詳吻吮烏私憲恩轄下諧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