徧遊的意思、徧遊的詳細解釋
徧遊的解釋
周遍遊曆;到處遊覽。《漢書·李陵傳》:“ 範蠡 徧遊天下。” 唐 曹松 《送僧入廬山》詩:“若到 江州 二林寺,徧遊應未出雲霞。” 宋 徐铉 《貶官泰州出城作》詩:“滿朝權貴皆曾忤,繞郭林泉已徧遊。”
詞語分解
- 徧的解釋 徧 à 同“遍”。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 遊的解釋 遊 ó 人或動物在水裡行動:遊泳。遊水。 不固定:遊資。遊走。遊牧。遊行。遊學(古指離開本鄉到外地或外國求學)。遊擊。遊弋。遊離。遊子(離家久居外鄉的人)。 河流的一段:上遊。中遊。下遊。 交往,來往
網絡擴展解釋
“徧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拆解
- 徧:通“遍”,意為普遍、周遍,表示範圍覆蓋全部。
- 遊:指遊覽、遊曆,包含行走觀察和流動性的雙重含義。
二、完整詞義
指周遍遊曆、廣泛遊覽的行為,強調地域覆蓋的全面性。如《漢書·李陵傳》中“範蠡徧遊天下”即描述範蠡遍曆各地。
三、文獻用例
- 唐代曹松《送僧入廬山》用“徧遊應未出雲霞”形容僧人深入廬山的遊曆。
- 宋代徐铉詩中“繞郭林泉已徧遊”表現對城郊景物的全面探訪。
四、現代對比
現代漢語中多用“遍遊”替代該詞,如“遍遊歐洲”。古詞“徧遊”常見于詩詞或仿古語境,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建議需要具體文獻分析時,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獲取更詳盡的古代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徧遊(biàn yóu)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第一個字“徧”由“彳”部和“扁”部構成,共有13個筆畫;第二個字“遊”由“冖”部和“方”部構成,共有12個筆畫。
徧遊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獻《詩經》,在這本經典中,徧遊描繪了一個人在自然環境中放松、旅行、尋找樂趣的情景。
在繁體漢字中,徧遊的寫法為“遍遊”,保留了最初的詞義和寓意。
古代中文中,“徧遊”也可以寫作“遍周”,用以描述人們逐處尋求樂趣、遊曆四方的行為。例如:“徧周各國,無不見諸”,意思是到處遊曆各國,沒有一個不去過的。
關于徧遊的例句可以是:“他每年都會進行一次徧遊,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和風土人情。”
與徧遊相關的詞語有很多。例如,旅行、遊覽、旅程等都可以與徧遊替換使用。而徧遊的反義詞可以是留守、返鄉、停滞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