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指舊曆十五日的晚上。《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 江陵 舊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燈。”《續資治通鑒·宋真宗鹹平五年》:“帝自畢諒陰,以 啟聖院 太宗 降誕之地,聖容在焉,前期往拜,至望夕乃幸他寺,遂為制。”
“望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基礎含義
指農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即“望日”的晚上。古人将每月十五稱為“望日”(月圓之日),因此“望夕”特指這一天的夜晚。
曆史用例
唐代文獻《集異記·李子牟》記載:“江陵舊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燈”,說明古代荊楚地區在正月十五(孟春望夕)有懸挂彩燈的習俗。宋代《續資治通鑒》中也有帝王在望夕參與祭祀活動的記載。
文學應用
現代文學中,“望夕”常被用于營造古典意境,例如“青山守望,夕陽輪回”等詩句,通過時間與自然景象的結合表達情感。但需注意,此類用法多為詞語拆分後的意象組合,而非直接沿用古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節俗或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太平廣記》等文獻或相關文學解析資料。
望夕(wàng x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推測未來或預測未來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望夕由“月”和“卧”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畫。
《望夕》一詞最早出自《詩經·魏風·碩人之杞》。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的推測和祝願。
繁體字為「望夕」。
在古代,望夕的寫法稍有不同,是「朢夕」。
1. 她望夕之心太過焦慮,無法入眠。
2. 這個預測未來的方法真的能夠望夕嗎?
望東、望南、望西、望北、望兒、望梅、望風、望衡、望如等。
預測、猜測、揣測。
實證、驗證、确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