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望夕的意思、望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望夕的解釋

通常指舊曆十五日的晚上。《太平廣記》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李子牟》:“ 江陵 舊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燈。”《續資治通鑒·宋真宗鹹平五年》:“帝自畢諒陰,以 啟聖院 太宗 降誕之地,聖容在焉,前期往拜,至望夕乃幸他寺,遂為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中“望夕”為傳統曆法術語,指農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由“望”和“夕”兩個語素複合構成。其中“望”特指月相圓滿狀态,《周禮·春官》記載“望日,月滿與日相望也”,指地球處于太陽與月球之間時的月相;“夕”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日暮也”,甲骨文字形作月半現之象,引申指夜晚時段。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獻,《夢粱錄·中秋》載“八月望夕,民間以月餅相饋”,特指中秋夜的特殊用法。明代《月令廣義》将望夕與“朔朝”對舉,形成“朔望朝夕”的完整時間表述體系。

現代方言調查顯示,該詞在吳語區(如蘇州話)仍保留着“正月望夕鬧花燈”的民俗表述,但在普通話中已漸被“元宵夜”“中秋夜”等具體節令名稱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望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1. 基礎含義
    指農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即“望日”的晚上。古人将每月十五稱為“望日”(月圓之日),因此“望夕”特指這一天的夜晚。

  2. 曆史用例
    唐代文獻《集異記·李子牟》記載:“江陵舊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燈”,說明古代荊楚地區在正月十五(孟春望夕)有懸挂彩燈的習俗。宋代《續資治通鑒》中也有帝王在望夕參與祭祀活動的記載。

  3. 文學應用
    現代文學中,“望夕”常被用于營造古典意境,例如“青山守望,夕陽輪回”等詩句,通過時間與自然景象的結合表達情感。但需注意,此類用法多為詞語拆分後的意象組合,而非直接沿用古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節俗或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太平廣記》等文獻或相關文學解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爆米花扁對薄酒常賃籌募當面出丑倒屧地秤頂收第一桶金鬥水活鱗多幕劇方單工房孤苦邯鄲曲含戚惠愛回天疆畮潐潐澆散佳篇假仁假義揪撮咎愆積刑絕滅虧損老婆心麟德曆靈慧流氓立掙煤末民部名件抹灰層剖視乾焦牽目牽滞輕視畦田羣動森衰啬黍世君輸財助邊铄穎索辨素雪統率退運瓦衣無出烏藤憲斷諧允信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