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李白 《長幹行》之一:“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牀弄青梅。”因以“弄梅”喻男女兒童間的天真親昵。 宋 陳亮 《柳梢青》詞:“鬭草風流,弄梅情分,教人思憶。”參見“ 青梅竹馬 ”。
“弄梅”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基本解釋:比喻男女兒童間天真無邪的親昵互動,常與“青梅竹馬”關聯。
出處:出自唐代李白《長幹行》詩句:“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詩中描繪了孩童時期兩小無猜的情景,後以“弄梅”代指這種純真情感。
文學引用:宋代陳亮《柳梢青》詞中“弄梅情分”亦延續此意,強化了情感追憶的意象。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弄梅”作為成語時,意為“處理事情方法不當導緻反效果”,并稱其源自明代馮夢龍《喻世明言》。但此解釋在其他權威文獻中未見廣泛記載,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或誤傳。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長幹行》原文及宋代相關詞作。
《弄梅》是中國古代文學名篇,由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主要講述了一個春天的情景,描述了人們對梅花的喜愛和贊美。
《弄梅》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弓和木。弓部表示與弓相關的意義,木部表示與木材相關的意義。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7畫。
《弄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人們喜歡在春天去山上欣賞梅花,并将此情景描繪到詩詞中。因此,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弄梅”的描寫。《弄梅》也有繁體字形式:「弄梅」。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弄梅》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簡化,但仍保留了部分基本結構。古時候《弄梅》可能以更多的草書形式出現,以及多種變體字。
以下是一個關于《弄梅》的例句:
李白的詩中有一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弄梅花,香滿四周枝。
與《弄梅》相關的組詞有:
弄花、弄月、弄影
《弄梅》的近義詞可以有:欣賞梅花、玩賞梅花
《弄梅》的反義詞可以有:不喜歡梅花、不在意梅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