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ve student all over the world] 比喻所教導的弟子衆多,成為有用之材而遍布各地
見“ 桃李滿天下 ”。
“桃李遍天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成語比喻培養的學生或後輩人才衆多,遍布各地。其中“桃李”代指學生,源自桃樹和李樹果實繁多的特性,象征人才輩出。
最早出自《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唐代武則天時期,宰相狄仁傑舉薦賢才,其推薦的門生遍布朝野,後人以此典故形容師者育才之廣。
•近義詞:桃李滿天下、桃李盈門、門牆桃李
•用法:多作賓語或分句,含褒義,常用于贊美教師或教育者。
•示例:
冰心曾寫道:“她的桃李遍天下,敬佩者更是不少。”
姚雪垠《李自成》中描述:“黃更是當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滿天下……”
成語通過“桃李”的意象,既體現師者育人成果的豐碩,也反映中華文化尊師重道的傳統。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資治通鑒》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桃李遍天下》是一個成語,表示優秀的學生或者學者遍布世界各地。桃李代表學生,遍天下表示遍布全世界。
桃李:桀木辶+木4 李:木+子7
遍:辶+扉12 天:大+一5
下:一+蔔2
《桃李遍天下》出自明代文學家楊慎《齊東野語》一書中的《桃李園》的詩句:“何況人材,不唯歸園拜,桃李遍天下。”這句話形象地描繪了桃李園中充滿了優秀的學生。
《桃李遍天下》的繁體形式為《桃李遍天下》。
在古代,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
他是一位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的老師,真可謂是桃李遍天下。
桃源、桃子、李子、桃李滿天下、人傑地靈、英才輩出
學子如雲、學術昌盛
人才稀缺、學術荒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