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虎竹的意思、虎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虎竹的解釋

銅虎符與竹使符的并稱。虎符用以發兵;竹使符用以征調等。 南朝 宋 鮑照 《拟古詩》之一:“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唐 李白 《出自薊北門行》:“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按,《漢書·文帝紀》:“﹝二年﹞九月,初與郡守為銅虎符、竹使符。” 顔師古 注引 應劭 曰:“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答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又《後漢書·杜詩傳》:“舊制發兵,皆用虎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虎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指代銅虎符與竹使符的合稱,主要用于軍事和行政調令。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虎竹”由銅制虎符和竹制使符組成。其中:

    • 銅虎符:用于調遣軍隊,通常分為兩半,朝廷與将領各持一半,合符方可發兵。
    • 竹使符:用于征調物資、官吏派遣等行政事務,以竹制成。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據《漢書·文帝紀》記載,西漢初年已使用虎符與竹符作為憑證,加強中央集權。虎符強調軍事控制,竹符則涉及日常行政,二者共同構成古代政令傳達的核心工具。

  3. 文學引用
    該詞在詩詞中常象征邊疆軍務或家國責任。例如:

    • 南朝鮑照《拟古詩》:“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表達戍邊将士的使命。
    • 李白《出自薊北門行》:“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描繪緊急軍情下的調兵場景。
  4. 權威性與考據
    主要來源為《漢書》及曆代注疏,現代字典(如查字典、單詞乎)也收錄了詞義解釋,但部分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優先參考曆史文獻。

如需更完整的制度演變或實物考據,可查閱《漢官六種》《史記》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虎竹的意思

虎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具有虎奔猛、竹直剛的特質。它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勇猛剛直的态度和性格。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虎竹的部首是虍(hū),總筆畫數為19畫。

來源

虎竹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但它的意思可以從字面上直觀理解。虎具有兇猛和勇敢的特點,而竹子則是一種直立、堅韌的植物。因此,虎竹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勇猛剛直的特質。

繁體

虎竹的繁體字為虎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虎竹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義和用法與現代一緻。

例句

1. 他擁有虎竹的精神,敢于迎接挑戰。

2. 這本書描寫了一個虎竹般的女性角色,她充滿正義和勇氣。

組詞

1. 虎嘯竹林

2. 虎虎有竹

近義詞

1. 虎視眈眈

2. 竹馬之交

反義詞

1. 屈服

2. 柔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