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曝曬的意思、曝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曝曬的解釋

[sun violently] 暴露在陽光下曬

詳細解釋

(1).在日光下曬物使幹。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揭陀國上》:“菩提樹南門外有大池……池西有大石,佛浣衣已,方欲曝曬, 天帝釋 自 大雪山 持來也。”《淵鑒類函·歲時八·七月七日二》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 郝隆 七月七日見鄰人皆曝曬衣物, 隆 乃仰卧出腹雲曬書。” 吳組缃 《山洪》一:“大的小的竹箕裡攤着飯鍋巴和蘿蔔幹,用條凳架着,或是放在低矮的屋瓦上曝曬着。”

(2).謂日光照射。 管桦 《山谷中》:“太陽在無雲的天空裡曝曬着這山谷。” 艾明之 《雨》:“他那長年被烈日曝曬的臉,閃着古銅色的光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曝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pù shài,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用強烈陽光長時間照射物體或人體,使其暴露在日光下曬幹或受熱。例如:

二、出處與古籍引用

  1.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風操》提到:“靈床上屏風平生舊物,屋漏沾濕,出暴曬之。”
  2. 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池西有大石,佛浣衣已,方欲曝曬。”
  3.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描述:“郝隆七月七日見鄰人皆曝曬衣物,隆乃仰卧出腹雲曬書。”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用法與例句

  1. 動詞用法:多用于描述長時間暴露于陽光下的行為。
    • 例:“他的臉因常年曝曬而呈現古銅色。”
  2. 注意事項:現代語境中,常提醒避免皮膚長時間曝曬以防紫外線傷害。

五、讀音辨析

需注意“曝”在此詞中讀pù(非“bào”),如成語“一曝十寒”中讀音相同。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擴展用法,可參考《顔氏家訓》《世說新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曝曬

曝曬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日(部首),目(部首)。根據筆畫順序,曝的筆畫數為7,曬的筆畫數為8。

曝曬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一書中,用來形容陽光下曬幹物品。它指的是将物體暴露在陽光下,使其受到陽光的照射而使其變幹、變熱。

在繁體中文中,曝曬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

古時候,曝和曬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曝的古時寫法為「曝」,曬的古時寫法為「曬」。

以下是曝曬的例句:

1. 夏天的陽光很猛,我把衣服曬在陽台上。

2. 他把照片曬了一天,才晾幹。

3. 這張油畫需要在室外曝曬一段時間,才能展示出最佳的顔色。

曝曬的組詞:

1. 曝光(bào guāng)

2. 日曬(rì shài)

3. 暴曬(bào shài)

曝曬的近義詞:

日曬、曬幹、晾曬

曝曬的反義詞:

遮蔽、遮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