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品的意思、厘品的詳細解釋
厘品的解釋
區分并加以評定。《魏書·酷吏傳·羊祉》:“然尚書銓衡是司,釐品庶物,若狀與跡乖,應抑而不受,録其實狀,然後下寺,依諡法準狀科上。”
詞語分解
- 厘的解釋 厘 í 小數名,百分之一:厘米。 單位名(a.長度單位,中國一市尺的千分之一;b.重量單位,中國一市兩的千分之一;c.地積單位,中國一市畝的百分之一;d.利率單位,年利一厘按百分之一計,月利一厘按千分
- 品的解釋 品 ǐ 物件:物品。産品。贈品。戰利品。 等級,種類:品名。品類。品色。品位。 性質:品質。品行(妌 )。品節(指人的品行節操)。人品。 體察出好壞、優劣等:品評。品第(品評優劣而定其等級)。品味(品
網絡擴展解釋
“厘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í pǐn,其核心含義為“區分并加以評定”。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解釋
- 定義:指對事物進行分類、辨别并給予評價或判定。
- 用法: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常見于描述官方或學術性的評定過程,例如對人物、事件、物品的等級劃分。
詞源與出處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魏書·酷吏傳·羊祉》,原文為:“然尚書銓衡是司,釐品庶物,若狀與跡乖,應抑而不受……”。
- 語境分析:此處“厘品”指官員在職責範圍内對各類事務進行審核與評定,強調依據事實和規範作出判斷。
字義分解
- 厘(lí)
- 本義為“治理、整理”,如“厘正”(訂正);
- 也作量詞,表示“百分之一”(如厘米、厘金)。
- 品(pǐn)
- 指“等級、類别”,如“品級”“品類”;
- 引申為“評定”,如“品評”。
現代應用
- 使用場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中。
- 近義詞:評定、鑒别、分門别類;反義詞:混淆、籠統。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制度或《魏書》相關内容,可參考、4、5等來源的詳細引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厘品》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某個物品的細緻、精美和高級。
拆分部首和筆畫
《厘品》的部首是“口”,它由6個筆畫組成。
來源
《厘品》一詞源自古代。在古代漢語中,“厘”是一個表示細緻的形容詞,用來形容手工制作的物品或藝術品的精巧程度。而“品”則表示物品、貨品的意思。兩個詞合在一起,表示一種細緻精美的物品。
繁體
繁體字中,厘品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依據古代字書的記載,厘品的字形在過去可能稍有差異。
例句
1. 這件厘品的手工制作非常精緻,每一個細節都非常考究。
2. 這個店裡的厘品價值不菲,是許多收藏家夢寐以求的。
組詞
厘米、厘定、厘清、品味、品質等。
近義詞
精品、佳品、絕品。
反義詞
粗制濫造、劣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