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凝邈的意思、凝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凝邈的解釋

(1).深遠。《梁書·元帝紀》:“日者,百司嶽牧,祈仰宸鑒。錫珪之功,既歸有道,當璧之禮,允屬聖明;而優詔謙沖,窅然凝邈。飛龍可躋,而《乾》爻在四;帝閽雲叫,而閶闔未開。” 隋 薛道衡 《隋高祖頌序》:“公卿庶尹,遐邇牧嶽,僉以天平地成,千載之嘉會;登封降禪,百王之盛典。宜其金泥玉檢,展禮介丘;飛聲騰實,常為稱首。天子為而不恃,成而不居,沖旨凝邈,固辭弗許。”

(2).指渺茫不着邊際。 唐 李商隱 《贈送前劉五經映三十四韻》:“多歧空擾擾,幽室竟倀倀。凝邈為時範,虛空作士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凝邈”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níng miǎo,通常用于形容深遠或抽象的概念。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一、基本含義

  1. 深遠:指空間或時間上的遙遠、深邃,常用于描述意境高遠或思想深邃的狀态。
  2. 渺茫不着邊際:形容虛無缥缈、難以捉摸的事物或情感。

二、詳細解釋與用法

  1. 字義分析

    • 凝:本義為氣體或液體變為固體,引申為專注、凝聚(如“凝神”)。
    • 邈:意為遙遠、不可及(如“邈不可見”),也有超越、高遠之意。
      組合後,“凝邈”既可指具象的深遠,也可形容抽象的思想或意境(如文學作品中的高遠境界)。
  2. 文學引證

    • 古籍用例:如《梁書·元帝紀》中“窅然凝邈”,描述帝王謙沖深遠的姿态。
    • 詩詞擴展:唐代李商隱詩句“凝邈為時範”,比喻超脫世俗的品格。

三、應用場景

  1. 文學藝術:贊美文章、畫作的意境高遠或言辭精妙。
  2. 人物描寫:形容人的思想深邃或才情卓越(如“凝脂點漆”形容才貌雙全)。
  3. 哲學讨論:用于表達對抽象概念(如時間、宇宙)的思考。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詩詞用例,可參考《梁書》或李商隱詩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凝邈

《凝邈》是一個漢字詞,可以拆分為“冫”、“邑”和“少”三個部首。

總共有11筆,其中“冫”部有2筆,“邑”部有4筆,而“少”部有5筆。

“凝邈”的來源并不明确。在古代文獻中,不同解釋嘗試将其與不同的意義和詞源聯繫起來。根據一種解釋,“凝邈”來自于古代的儒家經典《尚書·虞夏書·鑿龜》中的一個詞句:“我生而凝邈,我将以繼事父母。”該句意為生命的起初是神秘而深遠的,接受了先祖的期望和教誨,繼續完成他們未竟能夠完成的使命。

“凝邈”在繁體字中保持了其原始形态,并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時候,寫作漢字的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它采用了獨特的字義解釋和排列方式。在《康熙字典》中,漢字按照部首的筆畫數目進行排序,以幫助讀者查找字義。

以下是幾個含有“凝邈”的例句:

  1. 他的目光凝邈而深沉。
  2. 這幅畫中蘊含着凝邈的詩意。
  3. 大自然的美景總是給人帶來凝邈的感受。

與“凝邈”相關的組詞有:凝視、凝重、凝滞。

“凝邈”可以與以下詞語視作近義詞:凝思、凝然、凝聚。

“凝邈”的反義詞可以是:散漫、混雜、散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