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秀峰的意思、獨秀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秀峰的解釋

[Du Xiu Peak] 在桂林市中心,孤峰一柱,拔地而起

詳細解釋

(1).山名。在 浙江 樂清 雁蕩山 中。 明 黃國勝 《靈岩諸景》詩:“ 獨秀峰 前落飛瀑,好濡卓筆寫雲箋。”

(2).山名。在 廣西 桂林 市中心。 賀敬之 《桂林山水歌》:“呵!是夢境呵,是仙境?此時身在 獨秀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獨秀峰,位于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中心靖江王城内,是桂林的标志性景觀之一。其名稱蘊含豐富的漢語文化意象,可從以下角度詳細闡釋:

一、名稱釋義(漢語詞典角度)

  1. “獨”

    意為“單獨、獨一無二”,強調此峰在桂林喀斯特地貌群峰中拔地而起、不與它山相連的孤峭形态。《現代漢語詞典》釋“獨”為“單一,獨自”,凸顯其地理上的獨立性。

  2. “秀”

    本義為“植物吐穗開花”,引申為“美麗、優異”。《說文解字》注:“秀,禾吐華也”,後泛指事物之精華。此處形容山峰形态俊秀挺拔,如清代詩人袁枚贊其“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鬥”的奇絕之姿。

  3. “獨秀”

    合成詞意為“超群出衆,獨一無二之美”,既契合其孤峰卓立的自然形态,亦暗含人文贊譽。如《中國地名語源詞典》指出:“獨秀峰因‘平地孤峰,峭拔峻秀’得名”。

二、地理特征與文化象征

  1. 地質奇觀

    屬典型的喀斯特孤峰,海拔216米,相對高度66米,由3.5億年前淺海沉積的石灰岩構成。其四壁如削、頂平如冠的造型,成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天然注腳(參考《桂林地質志》)。

  2. 摩崖石刻

    峰體存有自唐代以來的摩崖石刻136件,其中南宋王正功所題“桂林山水甲天下”真迹為最早出處,印證其作為文化載體的權威性(據桂林市文物局檔案)。

  3. “南天一柱”意象

    清代黃國材題刻“南天一柱”,以擎天之柱比喻其巍然氣勢,賦予其“撐持天地”的精神象征(見《廣西石刻總集》)。

三、曆史地位與引用

  1. 城市文脈核心

    自唐代建學宮、明代築王城以來,獨秀峰始終為桂林文教中樞。清代《廣西通志》載:“獨秀山在府治東,為諸山冠”,确立其地标地位。

  2. 詩詞典故淵源

    南朝顔延之任桂林太守時詠歎“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為文獻可考的最早命名來源(引自《桂林風土記》)。

結論:獨秀峰之名,既是對其孤峰卓立、秀甲群巒的自然特質的精準描述,亦承載了千年人文積澱,成為漢語中“獨樹一幟”“鐘靈毓秀”的具象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獨秀峰是位于中國廣西桂林市中心靖江王城内的一座喀斯特孤峰,具有重要的自然與文化意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地理位置

獨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城遺址範圍内(現為廣西師範大學王城校區),其坐标為東經110°17′,北緯25°16′。

二、名稱由來

  1. 語源:南朝劉宋文學家顔延之在《獨秀山詩》中寫下“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首次以“獨秀”命名此峰。
  2. 别稱:
    • 因晨曦夕照時岩壁呈現紫色,被稱為“紫金山”;
    • 清代摩崖石刻“南天一柱”成為其标志性稱謂。

三、自然特征

  1. 地貌:屬典型喀斯特孤峰,海拔216米,相對高度66米,四面陡峭如刀削,306級石階可達峰頂。
  2. 地質構造:由3.5億年前沉積的石灰岩構成,岩層垂直節理發育,形成“紫袍金帶”紋理。

四、文化曆史意義

  1. 曆史沿革:

    • 唐代始建學宮,明代為靖江王藩邸(共曆14代藩王);
    • 清代改為廣西貢院,走出4位狀元;
    • 近代作為孫中山北伐大本營和廣西省政府駐地。
  2. 文化遺産:

    • 現存摩崖石刻163方,包含唐代《獨秀山新開石室記》及“桂林山水甲天下”最早題刻(南宋王正功);
    • 顔延之讀書岩、太平岩“太歲”石刻等構成文化景觀群。

五、文學意象

清代詩人袁枚在《獨秀峰》中通過“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傷焉”的對比,賦予孤峰以人格化象征,表達特立獨行的人格追求。

注:需注意浙江雁蕩山、江蘇蘇州等地亦有同名山峰,但文化地位以桂林獨秀峰為最著。

别人正在浏覽...

安暇便勢彬彧儳亂車駮撺角帶圍道正調包地精反獄逢吉負諐服秩該達梗化更續勾喚歸風國内市場戒火羁貫饑虺凈掃井星盡日窮夜就貢九曲寄傳秬鬯克終蘭石累加練囊迾宮零敗邏所旅褐内原旁浃品等坯子錢可通神诠解撒爛污少殺生返實秀時暫跳白痛愍駝毛威雄紋浪無辭烏集之交相惡相隨小猢狲霞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