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僧的意思、凡僧的詳細解釋
凡僧的解釋
佛教語。謂未證道的僧人,對證道的聖僧而言。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見有名僧高行,棄而不説,若覩凡僧流俗,便生非毀。”《舊唐書·姚崇傳》:“何必溺於小説,惑於凡僧,仍将喻品,用為實録,抄經寫像,破業傾家,乃至施身亦無所吝,可謂大惑也。” 宋 蘇轍 《廣福僧智昕西歸》詩:“悟老非凡僧,瓦礫化金銀。”
詞語分解
- 凡的解釋 凡 á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指人世間(宗教或迷信的說法):凡塵。凡心。 所有的:凡年滿十八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凡是。 總共:全書凡二十八卷。 大概,要略:大凡。凡例。
- 僧的解釋 僧 ē 佛教指出家修行的人,梵語“僧伽”的簡稱:僧侶。僧尼。僧人。僧衆。僧俗。高僧。 尼俗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凡僧”是佛教用語,指尚未證悟佛法真谛的普通僧人,與已證道的“聖僧”相對。這一概念在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均有體現,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凡僧指未達到修行至高境界的僧人,他們仍處于世俗修行階段,尚未脫離生死輪回。與之相對的是“聖僧”,即通過修行證得果位的高僧。
2.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 北齊時期:顔之推在《顔氏家訓·歸心》中提到,世人常忽視高僧德行,卻對凡僧的世俗行為多有非議,反映了凡僧與聖僧的社會認知差異。
- 唐代:《舊唐書·姚崇傳》批評盲目崇拜凡僧的現象,認為過度抄經造像會耗費家財,強調應理性對待宗教行為。
3.文學作品的引用
宋代蘇轍在《廣福僧智昕西歸》詩中寫道:“悟老非凡僧,瓦礫化金銀”,以“凡僧”反襯智昕法師的非凡修為。
4.現代意義
該詞如今多用于強調修行者的境界差異,或借喻世俗中未達至高境界的普通人,帶有一定的謙遜或批判色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顔氏家訓》《舊唐書》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凡僧
凡僧是一個漢字詞彙,主要用于指代普通僧人。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凡和僧。
凡這個字的部首是幾個幾何形狀的橫杠組成,它的筆畫數是4劃。凡在字群中常常表示一般、普通、與衆不同等意思。
僧這個字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的筆畫數是13劃。僧在字群中常常表示修行、信仰、和尚等意思。
凡僧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它是兩個常見漢字的組合而成的。在繁體字中,凡僧的寫法基本上和簡體字一樣,隻是形狀稍有不同。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凡僧的形狀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的字義和組成部分沒有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是一位虔誠的凡僧,日夜修行。
組詞方面,可以使用凡僧來搭配其他詞彙,例如:高僧、名僧、和尚等。
近義詞方面,有和尚、寺僧等。
反義詞方面,可以使用常人、俗人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