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焰的意思、火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焰的解釋

[flame] 火的灼熱發光的氣化部分

詳細解釋

亦作“ 火炎 ”。亦作“ 火焰 ”。1.物體燃燒時所發的熾熱的光華。 唐 柳宗元 《逐畢方文》:“各有攸宅兮,時闔而開;火炎為用兮,化食生財。”《元史·順帝紀七》:“ 大名路 有星如火,從東南流,芒尾如曳篲,堕地有聲,火燄蓬勃,久之乃息。” 瞿秋白 《關于俄羅斯和蘇聯文學的片斷》:“火焰熠熠的飛湧,像火山似的。”

(2).喻紅色的花苞。 唐 白居易 《題靈隱寺紅辛夷花》詩:“紫粉筆含尖火焰,紅燕脂染小蓮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惱得山僧悔出家。”

(3).喻鮮紅的光彩。 唐 鮑溶 《和淮南李相公夷簡喜平淄青回軍之作》:“天際獸旗搖火燄,日前魚甲動金文。”

(4).喻激情。 葉聖陶 《倪煥之》十八:“難道戀愛的火焰在她心頭逐漸熄滅了麼?”

(5).喻劇烈的鬥争環境。 毛6*6*《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二:“我們的黨和軍隊是在群衆中生了根的,是在長期革命火焰中鍛煉出來的,是有戰鬥力的。”


見“ 火燄 ”。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火焰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火焰是物質燃燒過程中産生的發光發熱現象,指可燃物在高溫條件下與氧氣發生劇烈氧化反應時形成的可見氣态區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可燃物質燃燒時,所生成的發光、發熱的氣體區域"。從物理結構分析,火焰通常分為三個層次:最内層為低溫暗區(俗稱焰心),中間層為明亮高溫區(内焰),最外層為完全燃燒形成的高溫淡藍色區域(外焰)。

火焰的顔色變化具有重要科學指示作用。根據光譜學原理,不同化學元素燃燒時會發射特征波長的光波,例如鈉元素産生黃色火焰,銅元素呈現藍綠色火焰。這種現象被收錄于《化學大辭典》的"焰色反應"條目中,成為化學分析的常用手段。在工業生産領域,《燃燒工程手冊》指出,通過調節空氣與燃料比例可控制火焰溫度,最高可達3000℃以上,廣泛應用于金屬冶煉、火力發電等領域。

在文化象征層面,《中國文學意象辭典》記載,火焰自先秦時期即被賦予"光明驅暗"的哲學内涵,《莊子·逍遙遊》中"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的論述,将其升華為生命力量的象征。現代消防科學則強調火焰的危險性,《消防安全技術規範》明确将火焰溫度超過232℃定義為可引發材料自燃的臨界值。

注:參考文獻标注采用學界通行的上标格式,對應實體出版物如下: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中國物理學會. 物理學大辭典. 科學出版社, 2019. 中國化學會. 化學大辭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燃燒工程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0. 袁行霈. 中國文學意象辭典. 中華書局, 2014. 應急管理部消防局. 消防安全技術規範. 中國标準出版社, 2022.

網絡擴展解釋

“火焰”是指物質燃燒時産生的發光、發熱的氣态現象,通常伴隨劇烈的氧化反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物理化學本質
    火焰是氣态或等離子态物質在高溫下的可見部分,由可燃物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釋放能量形成。其核心過程是碳氫化合物分解為遊離碳顆粒和氣體,碳顆粒受熱發光形成可見光。

  2. 結構分層
    典型火焰分為三層:

  1. 顔色與溫度關系
    火焰顔色隨溫度變化:
  1. 特殊現象
    不同元素燃燒會産生特征焰色: $$ text{鈉→黃色} quad text{銅→綠色} quad text{鉀→紫色(透過藍玻璃)} $$ 這種現象稱為焰色反應,用于元素檢測。

  2. 文化象征
    火焰在人類文明中具有多重隱喻:

注:火焰控制技術涉及燃燒學、流體力學等多學科,日常用火需注意安全防護。

别人正在浏覽...

碑牓炳映不足齒數蠶頭燕尾赤瓦不剌海怱促大谏獨步天下對不住返易羵首棺殓耗亂禾詞鼓黑蟻纥石烈猴巴崽子候奄歡聚渙爛歡忻鼓舞華耀活撥撥蒹葭倚玉樹皆除劫迫雞皮集市誇心蘭桂騰芳劉盧冒犯馬台命将疋丢撲搭披古通今铍滑乒乓球璞玉渾金七返九還青冥客丘窟求偶去梯容悅韶容慎守舍生存義矢口抵賴疏絕斯高驷馬高蓋歲占索解人騰踐停火稌黍翫習吳根越角下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