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谏的意思、大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谏的解釋

(1).竭力規勸。《詩·大雅·闆》:“猶之未遠,是用大諫。” 孔穎達 疏:“言大諫,謂其諫之深。”

(2).古代官名,掌谏诤。《管子·小匡》:“使 鮑叔牙 為大諫。” 尹知章 注:“所以諫正君。”

(3). 唐 宋 時谏議大夫之别稱。 唐 孫棨 《北裡志·王蘇蘇》:“有進士 李标 者,自言 李英公 勣 之後,久在大諫 王緻君 門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稱……諫議為大坡、大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谏”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以下三種解釋:

  1. 竭力規勸
    源自《詩經·大雅·闆》:“猶之未遠,是用大谏。”,指對君主或尊長進行深刻的勸誡。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注解“大谏”為“谏之深”,強調規勸的力度和深度。

  2. 古代官名
    為周代至春秋時期的官職,負責谏诤君主過失。例如《管子·小匡》記載,齊國曾任命鮑叔牙為“大谏”,尹知章注:“所以谏正君。” 該職位在曆史上逐漸被其他谏官名稱取代。

  3. 唐宋時期谏議大夫的别稱
    唐代孫棨《北裡志》提到“久在大谏王緻君門下”,宋代洪邁《容齋四筆》也記載唐人将谏議大夫稱為“大谏”。這一别稱反映了當時對谏官的通俗化稱呼。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管子》原文及唐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谏》是中國古代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對君主或高官進言、勸谏的行為。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的部首是“大”(dà),意為大的、偉大的;右邊的部首是“讠”(yán),是表示語言的部首,意為言語、講話。 根據字形結構來看,這個詞的字形可以分為兩個筆畫。首先是寫“大”的筆畫,需要一筆從左上向右下的撇;其次是寫“谏”的筆畫,需要寫兩個撇和一個橫。源于中國古代,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寫“大”的字形和現代寫法基本一緻,而寫“谏”的字形相對複雜些,需要用到兩個撇和一個橫寫出來。 關于《大谏》的繁體字,在繁體字中,對應的漢字是“大諫”。在繁體字中,“諫”是用“言”(yán)作為部首的字,與簡體字“讠”字形相似,隻是略有變化。 下面是一個關于《大谏》的例句:“谏如流水,不斷于颠疏,宜當授禦史。”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勸谏應該像水流一樣,順暢不斷,適當地呈現在皇帝面前。 與《大谏》相關的其他詞彙有:進言、獻策、忠告等,它們都是指對君主或高官提出建議或意見的行為。 反義詞中類似的詞彙有:谄谀、奉承等,它們指的是對君主或高官阿谀奉承,沒有勇氣或誠意提出真實的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