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蠶頭燕尾的意思、蠶頭燕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蠶頭燕尾的解釋

本指 顔真卿 書法的獨特風格。後一般以“蠶頭鷰尾”指不善于臨習 顔 體碑帖所産生的病筆。 宋 米芾 《海嶽名言》:“又真蹟皆無蠶頭鷰尾之筆,與 郭知運 《争坐位帖》,有篆籀氣、 顔 傑思也。”《宣和書譜·顔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後之俗學,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謂蠶頭鷰尾,僅乃得之;曾不知以錐畫沙之妙,其心通而性得者,非可以糟粕議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蠶頭燕尾”是一個書法術語,主要用于描述特定筆畫的形态和書寫風格,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書法特征

  1. 顔真卿的獨特風格
    原指唐代書法家顔真卿楷書的典型筆法特征。起筆時藏鋒頓筆,形似蠶頭;收筆處輕提出鋒,狀如燕尾,形成“起筆凝重、收筆輕疾”的對比效果。

  2. 隸書的标志性筆法
    在隸書(如《曹全碑》)中,“蠶頭燕尾”特指橫畫和捺畫的寫法:橫畫起筆逆鋒如蠶首,捺畫收筆提按分叉似燕尾。這類筆畫增強了隸書的波磔美感,是隸書區别于其他字體的關鍵特征。


二、語義演變與争議

  1. 臨習顔體時的病筆代稱
    後世部分書法評論指出,若刻意模仿顔體而不得其神,僅追求“蠶頭燕尾”的形似,反而會形成僵硬或失衡的筆畫,此時該詞帶有貶義。

  2. 出處與文獻依據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趙佶《宣和畫譜·顔真卿》,原文強調顔真卿的書法精神境界,并批評後人僅學其形。


三、實際應用與争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蠶頭燕尾”不僅承載了傳統書法的技法精髓,也反映了書法評論中對形神關系的辯證思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蠶頭燕尾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事物的兩端形狀或情況不一緻,一段很長,一段很短。接下來是對這個成語的詳細解釋和衍生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蠶(蟲字旁,四筆)頭(頁字頭,五筆)燕(羽字底,十三筆)尾(屍字底,十肆筆) 來源: 《後漢書·王褒傳》中有一句“曲直不定,猶蠶頭燕尾”,形容王褒的言行反複無常。這句話後來便逐漸演化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事物兩端不一緻的情況。 繁體: 蠶頭燕尾 古時候漢字寫法: 蠶頭燕尾成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體現了漢字發展的曆史變遷。在古代,蠶字的寫法是以蠶形為基礎,頭字的寫法類似于現在的頁字,燕字的寫法更接近于現在的“青”的字形,而尾字的寫法類似于現在的“尺”的形狀。 例句: 他的作品總是蠶頭燕尾,前半段精彩紛呈,而後半段敷衍了事。 組詞: 蠶糸(指由蠶繭中解出來的絲),蠶寶寶(蠶的幼蟲階段),蠶種(用來繁殖蠶的種子)等。 近義詞: 前半段好,後半段差;龍頭蛇尾 反義詞: 頭頭是道,前呼後擁 希望上述解釋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