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索解人的意思、索解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索解人的解釋

指能夠理解意義的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謝安 年少時,請 阮光祿 道《白馬論》。為論以示 謝 ,于時 謝 不即解 阮 語,重相咨盡,阮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索解人不得》:“索解人三字本連,與能言人一例,謂求解其義也。今用作求一能解之人不可得意,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索解人"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構成

  1. "索":本義指搜尋、探求(《說文解字》:"索,草有莖葉可作繩索"),引申為尋求、探索之意。
  2. "解":意為理解、領悟(《說文解字》:"解,判也"),特指對複雜事物的剖析認知。
  3. "人":此處指具有某種特質或身份的主體。

    組合後,"索解人"指主動探求事物真谛并能深刻理解的人,強調其探索與領悟的雙重能力。

二、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該詞多見于明清小說與筆記,例如:

"世間罕有索解人,能識此中玄妙理"(《聊齋志異·卷三》)

此處"索解人"指能洞察隱微奧義的有識之士,暗含對智慧超群者的贊歎。在傳統文化中,此類人物常與"知音""解人"概念相通,如《文心雕龍》"知音其難哉!音實難知,知實難逢",均強調深刻理解之難得。

三、現代語義變遷

當代語言實踐中,"索解人"已被"知音""解人""智者"等詞替代。但在研究古典文學或哲學文本時,該詞仍具學術價值,用以描述對深奧思想具有解碼能力的闡釋者。例如在解讀《莊子》玄理或禅宗公案時,學者可被稱為"索解人"。

四、權威文獻佐證

雖未收錄于《現代漢語詞典》,但《漢語大詞典》釋"索解"為"尋求解釋",其衍生詞"索解人"符合漢語構詞法中的"動詞+賓語+人"結構(如"解紛人""代言人")。此類構詞凸顯主體的功能性身份,印證其作為"主動求解者"的核心語義。


注:因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權威辭書收錄有限,釋義主要依據古漢語構詞規律及文獻用例分析。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索解"條及王力《古代漢語》詞法研究綜合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索解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指能夠理解事物深層意義或解答疑難的人。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中謝安與阮光祿的對話,阮光祿感歎“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強調真正能理解深意的人極為難得。

2.詞語結構

3.含義演變

清代胡鳴玉在《訂訛雜錄》中澄清,“索解人”本意為“求解其義”,而非單純尋找能解答的人,強調主體對意義的主動探求。這一解釋進一步深化了詞義,突出了“理解過程”而非“結果”。

4.使用場景

5.相關延伸

“解人”單獨使用時,泛指通曉事理或善解人意者(如《三國志》中“解人不當爾邪”),但“索解人”更強調主動探求與理解的雙向性。

總結來看,“索解人”不僅指理解能力出衆者,更隱含對意義主動探索的深層态度,兼具智慧與求知的雙重特質。

别人正在浏覽...

剝刺暴見貶黜彪蒙車路塵屑尺二冤家侈務除殘去穢春帖處世哲學竄撓錯立族談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倒縣底法杜口傅滿阜贍負勇姑布海旁僭分蒹葭倚玉挢制積兵禁護隽彥楷書咳逆曠鹵離辭離列録符落羽忙工魅人目交心通内忌粘皮着骨排比皮肉生涯譜寫傾搖懈弛起死人肉白骨丘明之疾散犯三番兩次山寨生熱深計詩颠時移世異霜際說死說活絲蘿锼镂妄說聞融敦厚析珪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