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牓的意思、碑牓的詳細解釋
碑牓的解釋
亦作“ 碑榜 ”。碑碣牌匾。亦指寫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周書·藝術傳·趙文深》:“ 文深 少學楷隸……雅有 鐘 王 之則,筆勢可觀。當時碑牓,惟 文深 及 冀儁 而已。”《宣和書譜·米芾》:“方 芾 書時,寸紙數字,人争售之,以為珍玩。至於請求碑榜,而戶外之屨常滿。” 清 趙翼 《醉時歌贈春農同年》:“貫穿經史羅百家,碑牓文章推巨手。”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總論》:“碑榜之書,與翰牘之書,是兩條路,本不相紊也。”
詞語分解
- 碑的解釋 碑 ē 刻上文字紀念事業、功勳或作為标記的石頭:石碑。豐碑。墓碑。口碑。碑文。碑碣。碑刻(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圖畫)。碑拓(?)。碑帖。碑林。裡程碑(a.設于道路旁邊用以記載裡數的标志;b.喻在曆史發展進
- 牓的解釋 牓 ǎ 古同“榜”。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碑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如下:
一、基本含義
“碑牓”指碑碣與牌匾,也特指刻在碑碣或牌匾上的文字、文章或書法作品。例如《周書》提到趙文深因擅長書寫碑牓而聞名,表明其與書法藝術密切相關。
二、延伸含義
- 紀念象征
部分資料(如)将其擴展為“立碑紀念”,泛指紀念物或紀念碑,可能因語境不同而産生引申義。
- 書法載體
古代碑牓常由名家題寫,如米芾的碑榜作品備受追捧,體現了其藝術價值。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碑刻、牌匾及其文字内容。
- 清代趙翼、錢泳等文人曾用“碑牓”強調碑刻與日常書寫的區别。
四、注意點
- 發音争議:多數資料标注拼音為bēi bǎng,但誤作“bēi tái”,需以權威來源為準。
- 與“碑壠”區别:後者指墳茔及墓碑,與“碑牓”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書》《宣和書譜》等古籍原文,或參考書法史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碑牓(bēi tái)是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标牌,用于紀念、紀錄或标示特定事件、人物、地點等。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碑牓這個詞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碑(石)和牓(擺)。碑的部首是石,筆畫數為石亅;牓的部首是片,筆畫數為牙片。
碑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使用石碑來記錄紀念事物或重要事件。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繁體字的寫法更接近于古時的漢字寫法。例如,“碑”在繁體字中寫作「碑」,在古代寫作「碑」。同樣,“牓”在繁體字中寫作「牓」,在古代寫作「牓」。
以下是一些關于碑牓的例句:
1. 這座石碑上刻有一塊重要的碑牓。
2. 為了紀念他們的成就,我們決定立一塊碑牓紀念他們。
3. 遊客們在閱讀碑牓上的文字,了解這個曆史地點的背景。
與碑牓相關的組詞包括碑文、碑額、牌坊等。近義詞可以是碑銘、碑記。反義詞可能沒有明顯的對立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或需要更多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