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蒹葭倚玉樹”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容止》。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面含義
2. 比喻義
3. 典故出處
《世說新語》記載,魏明帝讓相貌普通的毛曾(皇後之弟)與俊美的夏侯玄同坐,時人諷為“蒹葭倚玉樹”,暗指兩者不般配。夏侯玄因此不滿,最終被降職。
4. 用法特點
示例:
“與君共事,如蒹葭倚玉樹,實感榮幸。”(表達自謙)
蒹葭倚玉樹,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蒹葭和倚玉樹。
蒹葭的部首是艸,總共有11個筆畫。倚玉樹的部首分别為人和木,倚的部分有7個筆畫,玉的部分有5個筆畫,樹的部分有8個筆畫。
《蒹葭倚玉樹》是出自《詩經·秦風·蒹葭》的一句詩。蒹葭是一種垂直生長的草本植物,象征着柔軟而堅韌的品質,而倚玉樹則表示寶貴的玉樹,象征高尚和珍貴。
在繁體字中,蒹葭倚玉樹的寫法相同。
古代漢字寫法中,蒹的字形比較特殊,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是䖒字旁,下面是川字旁。葭字則是在草字旁上加花旁,倚的字形和現代一緻。玉字在古代寫法中也有變化,在左邊多了一個亻字旁,樹字中的木字旁也和現代不同。
例句:
踯躅蒹葭:蒹葭草長在路旁。
蒹葭蒼蒼:蒹葭草長得郁郁蔥蔥。
組詞:
蒹葭草、蒹葭蒼蒼、蒹葭倚玉樹
近義詞:
羌管蒹葭、綠竹間笛
反義詞:
雜草叢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