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絕的意思、疏絕的詳細解釋
疏絕的解釋
亦作“疎絕”。疏遠斷絕。 漢 王充 《論衡·非韓》:“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傷害之操,則交黨疏絶,恥辱至身。” 唐 白行簡 《李娃傳》:“ 娃 下車,嫗逆訪之曰:‘何久疏絶?’” 宋 蘇轼 《答程全父推官》之三:“窮困日甚,親友皆疎絶矣。”
詞語分解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 絕的解釋 絕 (絶) é 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迹。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 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 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 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
專業解析
"疏絕"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成它的兩個語素"疏"和"絕"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主要用于書面語或文言色彩較濃的語境。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如下:
-
關系斷絕,不再往來:
- 這是"疏絕"最核心和常用的含義。指人與人之間因疏遠、隔閡、矛盾等原因而斷絕聯繫、交往或關系。
- 疏: 本義為疏導、開通,引申為疏遠、不親近、關系遠、稀少。
- 絕: 本義為斷絲,引申為斷絕、隔絕、停止。
- 組合義: 因疏遠而導緻關系徹底斷絕。
- 例句參考: "他性格孤僻,漸漸與親朋疏絕。" / "因政見不合,兩位昔日好友最終疏絕。"
-
稀少到極點;幾乎斷絕:
- 此含義強調事物出現或存在的頻率極低,近乎消失或斷絕的狀态。
- 疏: 引申義為稀少、不稠密。
- 絕: 引申義為窮盡、極、最。
- 組合義: 稀少到了極點,幾乎沒有了。
- 例句參考: "戰亂之後,此地人煙疏絕。" / "這種珍禽在野外已蹤迹疏絕。"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 對"疏絕"的解釋通常包含以上兩層含義。
- 釋義1: 亦作"踈絕"。疏遠斷絕。 [引用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釋義2: 猶隔絕。 [引用來源:同上]
- (注:此處的"隔絕"可理解為因疏遠而斷絕往來,或指稀少隔絕的狀态。)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在相關詞條下(如查"疏"或"絕"的複合詞部分)會收錄"疏絕",釋義側重于關系斷絕。 [引用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 作為現代漢語書面語詞收錄,釋義側重關系疏遠斷絕。 [引用來源:李行健 主編.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語文出版社.]
- 《說文解字》(許慎):
- 雖未直接解釋"疏絕",但提供了語素本義:
- 疏: "疏,通也。"(本義是疏通)。
- 絕: "絕,斷絲也。"(本義是斷絲)。 [引用來源: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後世整理版本)]
"疏絕"一詞主要包含兩層緊密相關的含義:
- (人際)關系斷絕: 指因疏遠、隔閡等原因導緻人與人之間交往、關系的徹底斷絕。
- 稀少到極點/近乎斷絕: 指事物存在的狀态極其稀少,幾乎消失不見。
該詞具有較強的書面語色彩,常用于描述人際關系的破裂或事物瀕臨消失的狀态。理解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疏絕”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ū jué,其核心含義為疏遠斷絕。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詞義: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疏遠而逐漸斷絕,或情感、聯繫上的淡化與隔離。
- 字形:繁體寫作“疎絕”或“疏絶”,屬于同詞異體。
出處與例證
-
古籍記載:
- 漢王充《論衡·非韓》中提到:“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傷害之操,則交黨疏絕,恥辱至身。” 此處指因行為苛刻導緻人際關系的斷絕。
- 唐代白行簡《李娃傳》中,老妪問李娃:“何久疏絕?” 暗指長期疏遠後的重逢。
- 宋代蘇轼《答程全父推官》中感慨:“窮困日甚,親友皆疏絕矣。” 描述因貧困導緻親友疏離。
-
延伸用法:
- 可形容事物間的忽略或隔閡,如“志大才疏”中的“疏”即表示不細緻。
使用建議
- 語境: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中,表達人際關系、情感紐帶的中斷或淡化。
- 搭配:常見搭配如“交黨疏絕”“親友疏絕”,需注意其情感色彩的消極性。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衡》《李娃傳》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獲取更詳盡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版圖編管鼈甲車壁居博弈論不卑不亢餐室儳越鈔犯晨羞饬末槌輪觸類旁通磁器翠鳥噉飯典賣高光槁枲貢試工藝美術光陸秃汗簡核議壞壓穢語加官進爵劍腹饴脣奬品計功受爵鏡清箕山挂瓢拷訊練絲龍鳳通寶龍驎旅愁賣百舌麥粉謬算内篇排兵布陣噴氣式飛機清嘯窮勁雀馬魚龍劬愉麝香褐衰隤姝妖送客素沫跆藉窕名魏國山川微課下俚相門謝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