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絕的意思、疏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絕的解釋

亦作“疎絕”。疏遠斷絕。 漢 王充 《論衡·非韓》:“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傷害之操,則交黨疏絶,恥辱至身。” 唐 白行簡 《李娃傳》:“ 娃 下車,嫗逆訪之曰:‘何久疏絶?’” 宋 蘇轼 《答程全父推官》之三:“窮困日甚,親友皆疎絶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絕”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shū jué,其核心含義為疏遠斷絕。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詞義: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疏遠而逐漸斷絕,或情感、聯繫上的淡化與隔離。
  2. 字形:繁體寫作“疎絕”或“疏絶”,屬于同詞異體。

出處與例證

  1. 古籍記載:

    • 漢王充《論衡·非韓》中提到:“治一身,省恩德之行,多傷害之操,則交黨疏絕,恥辱至身。” 此處指因行為苛刻導緻人際關系的斷絕。
    • 唐代白行簡《李娃傳》中,老妪問李娃:“何久疏絕?” 暗指長期疏遠後的重逢。
    • 宋代蘇轼《答程全父推官》中感慨:“窮困日甚,親友皆疏絕矣。” 描述因貧困導緻親友疏離。
  2. 延伸用法:

    • 可形容事物間的忽略或隔閡,如“志大才疏”中的“疏”即表示不細緻。

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論衡》《李娃傳》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獲取更詳盡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疏絕》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表示拒絕或遠離某個人或事物,不與其有任何聯繫或交往。

部首和筆畫

《疏絕》的部首是疔字底,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疏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的使用中。疏意為分開、松散,絕意為斷絕、停止。合在一起,表示将人或事物與自己分隔開或斷絕聯繫。

繁體字

繁體字中,《疏絕》的寫法仍然是疏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疏絕》這個詞的發音和員旁的字一樣,寫作「疏」與「絕」兩個字分開寫,但是意思和現代漢字的用法相同。

例句

1. 在經曆了一場失敗後,他疏絕了所有關心他的人,選擇獨自面對困難。

2. 她對他的冷漠和疏絕讓他感到心寒。

組詞

疏松、孤獨、排斥、拒絕

近義詞

冷落、避開、不理睬、躲避

反義詞

親近、接納、和睦、歡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