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潑潑。生動自然貌。 元 朱凱 《黃鶴樓》第三折:“今日落在俺漁翁之手,魚也,你也難回淵浪,自損你那殘生。你若是做小伏低,我着你活撥撥的遠趁江湖。”
“活撥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釋義
該詞意為“活潑潑”,形容事物或人物生動自然的狀态,常用于描繪充滿生命力、靈活不呆闆的形象。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元代朱凱的雜劇《黃鶴樓》第三折:“我着你活撥撥的遠趁江湖”,此處通過漁翁對魚的拟人化描述,展現魚在江湖中自由靈動的姿态。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作為文學性表達或方言詞彙存在,近義詞為“活潑潑”“生動自然”。
構詞特點
通過疊詞“撥撥”增強語氣,類似“活生生”“亮晶晶”等結構,強調動态感和畫面感。
此詞多用于古典文學作品,側重表現自然生動的狀态,現代語境中可替換為更常見的“活潑潑”或“活靈活現”。
《活撥撥》是一個常用于描述喜歡活動、動感十足的人或事物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活(字首:氵水, 筆畫:4)、撥(字首:扌手, 筆畫:7)。
來源:《活撥撥》一詞是源于方言詞彙,最早出現在中國南方地區的口語交流中,後來逐漸在全國範圍内流行起來。
繁體字:無,撥,撥。
古時候漢字寫法:活拔箔,字形略有差異。
例句:他是個活撥撥的年輕人,喜歡參加各種運動和活動。
組詞:活躍、活力、撥打、撥號、撥浪鼓。
近義詞:活潑、生動、有趣。
反義詞:遲鈍、呆滞、無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