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谷等糧食。 清 唐孫華 《進呈禦覽詩一百韻》:“稌黍家家足,壺漿處處盛。”
“稌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清代唐孫華在《進呈禦覽詩一百韻》中寫道:“稌黍家家足,壺漿處處盛”,此處“稌黍”代指豐收的糧食,體現其作為生活必需品的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語辭海》《周禮》等典籍。
稌黍(tú shǔ)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古代用來表示謙虛自謙的詞語。
稌字的部首是禾(hé),共有12個筆畫。
稌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罕篇》:“君子道不堅,不跨不屈。”其中“不跨”一詞用來形容謙虛,後來演變為“稌黍”,成為表達虛心謙虛之意的詞語。
稌字的繁體為「穨」。
稌字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禿」,含義與現代的「稌」相同。
他是一個稌黍的人,總是對他人非常謙虛。
稌黍的組詞可以有:謙虛、虛心、自謙等。
稌黍的近義詞有:謙遜、謙和、謙恭等。
稌黍的反義詞有:自負、驕傲、傲慢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