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火焰的意思、火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火焰的解释

[flame] 火的灼热发光的气化部分

详细解释

亦作“ 火炎 ”。亦作“ 火焰 ”。1.物体燃烧时所发的炽热的光华。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各有攸宅兮,时闔而开;火炎为用兮,化食生财。”《元史·顺帝纪七》:“ 大名路 有星如火,从东南流,芒尾如曳篲,堕地有声,火燄蓬勃,久之乃息。” 瞿秋白 《关于俄罗斯和苏联文学的片断》:“火焰熠熠的飞涌,像火山似的。”

(2).喻红色的花苞。 唐 白居易 《题灵隐寺红辛夷花》诗:“紫粉笔含尖火焰,红燕脂染小莲花。芳情香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

(3).喻鲜红的光彩。 唐 鲍溶 《和淮南李相公夷简喜平淄青回军之作》:“天际兽旗摇火燄,日前鱼甲动金文。”

(4).喻激情。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八:“难道恋爱的火焰在她心头逐渐熄灭了么?”

(5).喻剧烈的斗争环境。 毛6*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我们的党和军队是在群众中生了根的,是在长期革命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是有战斗力的。”


见“ 火燄 ”。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火焰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火焰是物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发光发热现象,指可燃物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剧烈氧化反应时形成的可见气态区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可燃物质燃烧时,所生成的发光、发热的气体区域"。从物理结构分析,火焰通常分为三个层次:最内层为低温暗区(俗称焰心),中间层为明亮高温区(内焰),最外层为完全燃烧形成的高温淡蓝色区域(外焰)。

火焰的颜色变化具有重要科学指示作用。根据光谱学原理,不同化学元素燃烧时会发射特征波长的光波,例如钠元素产生黄色火焰,铜元素呈现蓝绿色火焰。这种现象被收录于《化学大辞典》的"焰色反应"条目中,成为化学分析的常用手段。在工业生产领域,《燃烧工程手册》指出,通过调节空气与燃料比例可控制火焰温度,最高可达3000℃以上,广泛应用于金属冶炼、火力发电等领域。

在文化象征层面,《中国文学意象辞典》记载,火焰自先秦时期即被赋予"光明驱暗"的哲学内涵,《庄子·逍遥游》中"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的论述,将其升华为生命力量的象征。现代消防科学则强调火焰的危险性,《消防安全技术规范》明确将火焰温度超过232℃定义为可引发材料自燃的临界值。

注:参考文献标注采用学界通行的上标格式,对应实体出版物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中国物理学会. 物理学大辞典. 科学出版社, 2019. 中国化学会. 化学大辞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燃烧工程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0. 袁行霈. 中国文学意象辞典. 中华书局, 2014. 应急管理部消防局. 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2.

网络扩展解释

“火焰”是指物质燃烧时产生的发光、发热的气态现象,通常伴随剧烈的氧化反应。以下是详细解释:

  1. 物理化学本质
    火焰是气态或等离子态物质在高温下的可见部分,由可燃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形成。其核心过程是碳氢化合物分解为游离碳颗粒和气体,碳颗粒受热发光形成可见光。

  2. 结构分层
    典型火焰分为三层:

  1. 颜色与温度关系
    火焰颜色随温度变化:
  1. 特殊现象
    不同元素燃烧会产生特征焰色: $$ text{钠→黄色} quad text{铜→绿色} quad text{钾→紫色(透过蓝玻璃)} $$ 这种现象称为焰色反应,用于元素检测。

  2. 文化象征
    火焰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多重隐喻:

注:火焰控制技术涉及燃烧学、流体力学等多学科,日常用火需注意安全防护。

别人正在浏览...

八蚕白客棒法卑辞厚礼闭幕词宾祭参事沉痼自若绰约搭设叠见层出厎豫风禽分毫不取阜积高级职员呵难后五日加官进爵缰绳建华简素见御桀逆鲸鱼忾惜康庄腊会惏索两重性零露郦注龙駼漏眼鸬鷀号买嘱冥黑明敭民生国计南为盘马破获乾渴穷虚砌煞秋毫睿慈商谜生情神往神来赦恕守心算应通勤退修土中人苇箫物联网勿宁向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