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火冒三丈 ”。
“火冒三尺”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形容人憤怒到極點,與“火冒三丈”同義,強調情緒激烈、難以抑制。
出自姚雪垠的長篇小說《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當自成在路上才得到報告時,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罵了一聲:‘該死!’”
(來源:、、)
提示:更多例句和用法可參考姚雪垠的《李自成》或其他文學作品的上下文。
《火冒三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憤怒到極點,形容氣憤得像火一樣噴薄而出。
《火冒三尺》的拆分部首為火(huǒ)和冒(mào),總共有11個筆畫。
《火冒三尺》這個成語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在古時候,有一個叫做楊修的人,他為人膽小怕事,一次被人嘲笑後非常憤怒,他的頭上突然冒出三尺高的火焰,因此留下了這個成語。
《火冒三尺》的繁體書寫為「火冒三尺」。
在古時候,「火冒三尺」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其中「冒」的古字寫作「冃」,意思是頭上冒出火焰。古時候的寫法為「火冃三尺」。
他聽到那個消息後,火冒三尺,氣得大聲叫了出來。
火冒三尺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比如「火冒三丈」(形容憤怒到極點)、「火冒眉睫」(形容非常憤怒)等。
憤怒、發火、氣憤、暴怒
平靜、冷靜、淡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