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量的意思、裁量的詳細解釋
裁量的解釋
(1).鑒别,衡量。《後漢書·許邵傳》:“ 劭 曰:‘ 太丘 道廣,廣則難周; 仲舉 性峻,峻則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吾覽 鐘記室 《詩品》,折衷情文,裁量事代,可謂允矣。” 章炳麟 《箴新黨論》:“且新黨雖多諂曲,而品覈公卿,裁量執政,猶其所優為者。”
(2).裁度。《宋書·廬陵孝獻王義真傳》:“及至 歷陽 ,多所求索, 羨之 等每裁量不盡與,深怨執政,表求還都。”《再生緣》第五九回:“這句話,要緊之詞不可忘。此外事情須叮囑,隻須姊姊善裁量。”參見“ 裁度 ”。
減少分量。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笨麴并酒》:“與人此酒,先問飲多少,裁量與之。”
詞語分解
- 裁的解釋 裁 á 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紙:裁剪。裁縫。裁衣。對裁。 減除,去掉一部分:裁減。裁軍。裁員。 決定,判斷:裁判。裁奪(考慮決定)。裁決。裁度(?)。裁斷。 安排取舍:體裁。别裁。獨出心裁。 節制,抑
- 量的解釋 量 á 确定、計測東西的多少、長短、高低、深淺、遠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 用計測器具或其他作為标準的東西确定、計測:計量。測量。量度。量體溫。 估計,揣測:估量。思量。打量。 質 量
網絡擴展解釋
“裁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
鑒别與衡量
指通過分析、比較,對事物進行判斷和取舍。例如《後漢書·許劭傳》中提到“多所裁量”,即強調對人物或事件的評估與選擇。
-
裁度與推測
表示根據實際情況推測、度量後做出決定。如《宋書·廬陵孝獻王義真傳》中“裁量不盡與”,體現根據具體情境調整決策的靈活性。
二、引證與曆史用例
- 古代文獻
- 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提到“裁量事代”,指對曆史事件的權衡評價。
- 章炳麟在著作中描述“裁量執政”,強調對政治行為的審慎判斷。
三、法律領域的延伸含義
在法律語境中,“裁量”特指自由裁量權,即執法者或法官根據法律框架内的權限,結合具體案情靈活決策。例如:
- 法官量刑:刑法規定某罪可判1-3年,法官可根據情節選擇具體刑期。
- 行政裁量:行政機關在法定範圍内決定是否作出某種行政行為。
四、相關詞組
- 裁量基準:對法律規範的具體化解釋,用于指導裁量權的合理行使。
- 裁量性行政行為:需結合實際情況判斷的行為,區别于嚴格法定的羁束性行為。
五、補充說明
- 次要含義:部分文獻提到“減少分量”(如《齊民要術》中“裁量與之”),但此義項使用較少。
- 現代應用:多用于法律、管理等領域,強調基于規則的靈活判斷。
“裁量”核心在于“權衡與決策”,既包含古代文人的評價智慧,也體現現代法治中的專業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裁量(cái liàng)是一個有着豐富内涵的詞彙。它由“衣”和“更”的部首構成,衣表示和衣服相關,而更則意味着改變或調整。這個詞的基本意思是根據情況或判斷權,自由地進行決策或調整。
《裁量》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司徒》一書中。在古代,字體形态和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然而,無論是簡體還是繁體,這個詞的簡單形态以及其含義都保持了相對穩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我們無法準确了解,但可以确認的是,《裁量》的字形應該是從上至下依次寫“衣”和“更”。
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用這個詞來表達一個句子:“對于遲到的原因,你可以行使裁量權來決定是否給予罰款。”這句話中體現了對個人裁定權的運用。
除了《裁量》之外,還可以使用一些相關的詞彙來拓展表達方式。比如,可以使用“自主”或“自由裁量”來表示同樣的意思。此外,反義詞可以使用“限制”或“命令”來對比。
總之,《裁量》是個非常有用且常用的詞彙,表達了人們在特定情境下進行決策和調整的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