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漂梗的意思、漂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漂梗的解釋

隨水漂流的桃梗。語出《戰國策·齊策三》:“﹝ 蘇秦 ﹞謂 孟嘗君 曰:‘今者臣來,過於 淄 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後以“漂梗”引申指漂泊者。 唐 許渾 《金陵阻風登延祚閣》詩:“登閣慚漂梗,停舟憶斷蓬。” 明 楊慎 《庚寅除夕》詩:“無家垂老同漂梗,痛飲狂歌非隱淪。”參見“ 浮梗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漂梗”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漂梗”字面指隨水漂流的桃木梗,出自《戰國策·齊策三》中蘇秦與孟嘗君的對話。故事中,土偶(泥人)與桃梗(桃木人)争論誰更堅固,桃梗被水沖走後成為漂泊的象征,後引申為漂泊不定的人或物。

二、引申含義

  1. 漂泊者的代稱
    如唐代許渾《金陵阻風登延祚閣》中“登閣慚漂梗”,明代楊慎《庚寅除夕》中“無家垂老同漂梗”,均以“漂梗”自喻身世飄零。
  2. 人生無常的隱喻
    通過桃梗隨波逐流的意象,暗含命運不可控、人生流離的哲學思考。

三、同源典故

“漂梗”常與“浮梗”“斷梗”等詞并用,如“梗泛”“泛梗”,均借水中漂浮的木梗表達漂泊無依的狀态。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直接使用該詞,但在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創作中仍可見其身影,多用于渲染孤寂、流離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戰國策》原文及唐代以降的詩詞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漂梗的意思

漂梗是一個流行網絡詞語,源自于中國方言,特指一種以幽默和誇張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困境、抱怨或不滿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漂梗的部首是氵(水)和木,其中“氵”表示水相關的含義,而“木”表示與植物有關。漂梗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漂梗一詞起源于中國方言,最早在網絡上流傳并廣泛使用。該詞語的來源具體不詳,但據推測可能起源于年輕人通過網絡表達自己情緒的一種方式。

繁體

漂梗的繁體字為「漂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常常有所變化。盡管漂梗在古代可能沒有确切的寫法,但可以參考類似字的寫法,如「漂颚」或「漂顏」。

例句

1. 今天路上堵車了,沒想到我被漂梗了一把。

2. 午飯漲價了,我隻能漂梗去買了個快餐。

組詞

漂亮、梗概、漂泊、水梗

近義詞

抱怨、訴苦、傾訴、發牢騷

反義詞

歡快、愉悅、滿意、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