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漂梗的意思、漂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漂梗的解釋

隨水漂流的桃梗。語出《戰國策·齊策三》:“﹝ 蘇秦 ﹞謂 孟嘗君 曰:‘今者臣來,過於 淄 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 淄水 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 淄水 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後以“漂梗”引申指漂泊者。 唐 許渾 《金陵阻風登延祚閣》詩:“登閣慚漂梗,停舟憶斷蓬。” 明 楊慎 《庚寅除夕》詩:“無家垂老同漂梗,痛飲狂歌非隱淪。”參見“ 浮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漂梗”是漢語中一個源自典故的文學意象,其基本含義指“漂浮的桃木梗”,後引申為漂泊無依的生存狀态。該詞出自《戰國策·齊策三》中“土偶與桃梗”的寓言故事:桃木刻成的人偶(桃梗)因遇暴雨被沖入河流,隨波逐流不得安定,故以“漂梗”比喻人生流離失所。

從詞義結構分析,“漂”為動詞,表示漂浮、漂流;“梗”本指植物的枝莖,此處特指桃木制成的人偶。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漂梗”一詞屬于偏正結構,核心意義聚焦于“漂泊”的動态過程,常用于詩詞中表達羁旅漂泊的無奈與孤寂。例如杜甫《征夫》詩“漂梗無安地,銜枚有荷戈”,即以斷梗飄萍暗喻征人輾轉戰場的艱辛。

在語義演變方面,《辭源》指出該詞自戰國典故産生後,逐漸脫離具體物象,演化為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學隱喻。宋代《廣韻》收錄“梗”字時特别标注其“草木直莖”與“阻塞”雙重含義,而“漂梗”的複合詞義更強化了“受阻于外力而不得自主”的深層意涵。現代漢語研究中,學者多将其歸類為“典故成語”,強調其文化負載詞的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

“漂梗”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漂梗”字面指隨水漂流的桃木梗,出自《戰國策·齊策三》中蘇秦與孟嘗君的對話。故事中,土偶(泥人)與桃梗(桃木人)争論誰更堅固,桃梗被水沖走後成為漂泊的象征,後引申為漂泊不定的人或物。

二、引申含義

  1. 漂泊者的代稱
    如唐代許渾《金陵阻風登延祚閣》中“登閣慚漂梗”,明代楊慎《庚寅除夕》中“無家垂老同漂梗”,均以“漂梗”自喻身世飄零。
  2. 人生無常的隱喻
    通過桃梗隨波逐流的意象,暗含命運不可控、人生流離的哲學思考。

三、同源典故

“漂梗”常與“浮梗”“斷梗”等詞并用,如“梗泛”“泛梗”,均借水中漂浮的木梗表達漂泊無依的狀态。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直接使用該詞,但在古典文學研究或詩詞創作中仍可見其身影,多用于渲染孤寂、流離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戰國策》原文及唐代以降的詩詞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闇對暗喻餅餤承塌赤鳳皇吃肉不吐骨頭吹竹刺心刻骨粗絨棉刀牌手督切風口浪尖複文剛鹵膏糜隔片拐棒古先合格宏旨懷信竭力虔心久念開母口瘡姱服爛醉龍藏虜廷緑醽貌似盟信妙教名山勝川拿辦漚田辟盟貧國潛荟騎鹿起磨青琅玕濟跄然頂掃兀社會主義制度石腦油壽山福海四術四征死諸葛能走生仲達肅邕樘突同功一體侻失兔子緼韍無當欣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