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才智超群之士。 漢 陳琳 《檄吳将校部曲文》:“ 周泰明 當世儁彥,德行脩明。” 唐 秦韬玉 《寄懷》詩:“會緻名津搜儁彥,是張愁網絆英雄。”《舊唐書·韓滉傳》:“ 滉 ,宰相子,幼有美名,其所結交,皆時之儁彥。”
“儁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ùn yàn,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才智超群、德行出衆的人,常用于形容賢才或傑出之士。例如《舊唐書》提到“其所結交,皆時之儁彥”,即強調與賢才交往。
字詞構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檄吳将校部曲文》或《舊唐書》等典籍。
“儁彥”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才智出衆、聰明而有才華的人。這個詞強調對個人智慧和才能的高度評價。
根據《康熙字典》,儁彥的拆分部首是“兒”和“彳”,其中“兒”為主部首,“彳”為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儁彥”最早源自于《周禮·春官宗伯·大司馬》:“古者名人有明德曰『儁』,賢能聰穎曰『彥』。”後來,這兩個字合并成為“儁彥”,用來形容具有傑出才華和深厚道德修養的人。
儁彥的繁體字為「儁彥」。
根據曆史記載,古時候儁彥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根據目前所知的正式規範,儁彥的寫法是「儁彥」。
1. 他從小就展現出儁彥的天賦,成為了一名傑出的科學家。
2. 她不僅外貌出衆,還有儁彥之才,赢得了衆人的贊賞。
1. 儁彥才情
2. 儁彥人物
3. 儁彥之志
1. 才華出衆
2. 聰明才智
3. 聰穎傑出
1. 平庸普通
2. 愚笨無能
3. 缺乏才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