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roaching death] 接近死亡
接近滅亡。 明 劉基 《贈醫學錄江仲謙序》:“ 魏公子 救 邯鄲 於垂亡,而卻不受賞。”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史書佔畢三·亢篇上》:“ 起 以百戰之威,挾 秦國 之衆,乘 長平 之勢,蹙垂亡之 趙 ,一圍而不能舉,再命而不肯行,三迫而甘6*伏 杜郵 之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垂亡漢語 快速查詢。
“垂亡”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uí wáng,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或群體處于瀕臨滅亡或衰落的危急狀态。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曆史與政治語境
常用于描述政權、國家的存亡危機。例如:
“滿清之政治腐敗已極,遂緻中國之國勢亦危險已極……非革命無以救垂亡。”(出自近代革命文獻,強調通過革命挽救瀕臨滅亡的國家)
明代劉基《贈醫學錄江仲謙序》提到:“魏公子救邯鄲于垂亡,而卻不受賞。”(描述趙國在滅亡邊緣被拯救)
文學與比喻用法
可引申為抽象事物的衰落,如家族、文化等。例如:
“門前碧蘸一溪斜,仿佛逃秦處士家。”(詩歌中以自然景象隱喻垂亡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書法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相關詞典及文獻來源。
垂亡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國家、社會、家族等形勢危急,即将滅亡或即将走向毀滅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垂亡的拆分部首是"土"和"目",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垂亡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文中,用來描述繁榮國家走向衰敗和垂亡的情景。
繁體垂亡的繁體字為「墜亡」。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垂亡的寫法可能存在差異,但通常以現代寫法作為基準。
例句1. 這個王朝因為内外交困,已經步入了垂亡的邊緣。
2. 經濟危機導緻了企業的連鎖倒閉,企業家們感到自己可能即将面臨垂亡的境地。
組詞組詞中常常使用垂亡一詞的有:垂亡邊緣、垂亡狀态、垂亡危機等。
近義詞與垂亡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滅亡、衰敗、消亡等。
反義詞與垂亡相對的詞彙包括:繁榮、興盛、繼續發展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