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ng-handled hook] 一種工具,長柄,頂端裝一大鐵鈎
一種長柄頂端安有鐵鈎的用具。《水浒傳》第八八回:“ 李逵 殺的性起,隻顧砍入他陣裡去,被他撓鉤搭住,活捉去了。”《古今小說·臨安裡錢婆留發迹》:“收拾撓鉤、水桶來救火時,那裡有什麼火!” 柳青 《銅牆鐵壁》第六章:“她們又沒拿撓鈎來,必須上樹。”
撓鈎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撓鈎(拼音:náo gōu)是一種傳統工具或武器,主要特征為:
在特定語境下,撓鈎引申為成語,表示揣測他人心思或意圖,強調通過觀察和分析推測他人動機。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浒傳》《喻世明言》等古典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查字典()。
撓鈎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人或物體使用指甲或者尖銳的工具刮擦或插入皮膚或薄膜的動作。
撓鈎的部首是扌(手部)和钅(金屬),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0畫。
撓鈎是一個現代漢語詞語,沒有确切的來源淵源。它的繁體字是「撓鈎」。
在古代漢字中,撓鈎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然而,由于确切資料有限,無法确定古代對于撓鈎的寫法。
1. 她用指甲撓鈎了我的手臂,疼得我直接叫了起來。
2. 孩子們用鑰匙撓鈎在牆上刻出了一個小貓的形狀。
撓癢、撓抓、撓主、鈎心鬥角
搔撓、抓癢、刮癢
撫摸、按摩
【别人正在浏覽】